湖州天鹅绒紫薇供应
-
面议
天鹅绒紫薇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苏南地区植物气候下每年地径可生长1.5-2.1公分,福建地区每年地径可生长1.8-2.5公分。叶片质地厚实,新叶嫩红,老叶墨绿,新老叶交替之时 ,嫩墨绿略带紫色,枝条完全木质化可耐零下22.2度低温。圆锥型花序,长可达50cm,花密看不见叶子。树型直立性强,侧枝呈斜45度向上生长,不下垂。
土壤应以疏松透气,肥沃土壤为主,土壤ph值(酸碱度)在弱酸性土或中性土适宜生长(6.0-8.0),ph>8.0也可生长,但好对土壤进行改良,土壤土层要厚,土质疏松可促进根系生长,植株生长遵循根冠平衡,板结土壤会影响苗木长势。种植前应施底肥以2-4吨发酵过的羊粪或150斤豆粕和200斤复合肥为主,每席地按1.2米或1.6米宽度为宜,小苗种植株行距以30*40cm为宜,定植苗以60*120cm(1*1.5m,1.2*1.5m)适中,(宽行密株),苗木栽植后一定要浇定根水。
春季移栽前,要对土壤进行封草(乙草胺),也可铺设地膜防治草,在打药的时候要切记不能够喷到叶子和树干,以防对紫薇的生长造成损害,如果是小苗的话要采用人工除草。紫薇病虫害:地下害虫以地老虎为主,赛丹可治;紫薇生长季节病虫害以蚜虫(蝊虫眯或吡虫啉,甲胺膦但会使得紫薇长花不生长,氧乐果会使得紫薇落叶可治),菜青虫(氯氰菊酯,氧乐果可治),杀菌(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褐斑病(代森猛锌),白粉病(三唑酮,青霉素,卡拉生可治),螨虫(哒螨灵可治),蜘蛛类(甲胺膦不可多用,生长季节多用2-3次),病虫害以预防为主。
紫薇开花后形成种子,由于消耗了大量树体营养,树条上着生的芽当年不能萌发,越冬后第二年抽发成新枝。如果在8月上旬将盛花紫薇的新稍短截,即剪去全部花枝及三分之一的梢端枝叶,并加强水肥管理。剪口下3-4个芽,经过一月的分化后又可形成花芽,在10月1日前可再度开花。
紫薇树形一般分为有主干的自然开心形及灌丛形,高接紫薇应充分利用原有树形,以尽快形成树冠。定干整形:紫薇小苗经过1-2年培育,当基径可达1-2cm粗时,在冬季定干。自然开心形整形:有主干自然开心形的,一般留一主干,在离地80-100cm处截干,细弱苗可略低,壮苗可稍高,其剪口下的枝条均应疏除,以利养分集中。春季萌芽后,先在剪口下选定保留3-4个健壮芽培养,剪口下枝作主干延长枝,主枝应与主干角度适宜、分布均匀、上下有一定间距。生长期内随时除去其他各种萌芽、砧木萌蘖。翌年休眠期修剪,短截主干延长枝1/3,短截层主枝留以20-30cm为宜,形成基本骨架。疏除影响主枝生长的辅养枝如徒长枝和重叠枝等。
紫薇(拉丁文名:Lagerstroemia indica L.),别名:痒痒花、痒痒树、紫金花、紫兰花、蚊子花、西洋水杨梅、百日红、无皮树。是双子叶植物纲、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树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干多扭曲,小枝纤细,叶互生或有时对生,纸质,椭圆形、阔矩圆形或倒卵形,幼时绿色至黄色,成熟时或干燥时呈紫黑色,室背开裂;种子有翅,长约8毫米。花期6-9月,果期9-12月。紫薇树姿优美,树干光滑洁净,花色艳丽;开花时正当夏秋少花季节,花期长,故有“百日红”之称,又有“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的赞语,是观花、观干、观根的盆景良材;根、皮、叶、花皆可入药。
花色玫红、大红、深粉红、淡红色或紫色、白色,直径3-4厘米,常组成7-20厘米的顶生圆锥花序;花梗长3-15毫米,中轴及花梗均被柔毛;花萼长7-10毫米,外面平滑无棱,但鲜时萼筒有微突起短棱,两面无毛,裂片6,三角形,直立,无附属体;花瓣6,皱缩,长12-20毫米,具长爪;雄蕊36-42,外面6枚着生于花萼上,比其余的长得多;子房3-6室,无毛。蒴果椭圆状球形或阔椭圆形,长1-1.3厘米,幼时绿色至黄色,成熟时或干燥时呈紫黑色,室背开裂;种子有翅,长约8毫米。花期6-9月,果期9-12月。
紫薇其喜暖湿气候,喜光,略耐阴,喜肥,尤喜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好生于略有湿气之地,亦耐干旱,忌涝,忌种在地下水位高的低湿地方,性喜温暖,而能抗寒,萌蘖性强。紫薇还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对二氧化硫、氟化氢及氯气的抗性较强。 半阴生,喜生于肥沃湿润的土壤上,也能耐旱,不论钙质土或酸性土都生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