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四翅滨藜种子基地
-
面议
生长环境
四翅滨藜为旱生或中生植物,喜光,不耐遮阴,不耐潮湿,根系发达,一年生露地苗根深可达3~4米,二年生根深4~6米,是植物高度的5倍左右。四翅滨藜不仅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长,尤其在生态环境恶劣的荒漠、高原、盐碱荒滩上也能生长得很好,干旱、抗寒冷、在年均降水量350mm以下,极端低温-35℃~-42℃,极端高温45℃,都能正常生长。
作为一种极有价值的优良 饲料灌木,对牲畜的适口性较好。其枝叶含12%以上的粗蛋白(其中叶含粗蛋白为21.64%,枝含粗蛋白8.32%)。它的蛋白质含量高,是饲养牛、羊的好饲料。其可饲性、产肉率与其他几种常见的饲料相当。同时四翅滨藜的生物量较大,达23吨/公顷,尤其在冬春雪后不易被雪掩埋,从而可以提高牧区的抗"白灾"能力。立四翅滨藜的灌木饲料林,对于气候 干旱、草场产草量低、牛羊饲草严重不足的地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的饲料供应缺口很大。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饲料需求量约为2亿吨,但生产总量只有7400万吨左右。
四翅滨藜综合利用性很强,其优点是许多树种都无法替代的。我国西北地区沙化严重,水土流失,牧场退化,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河北、北京、天津时常遭沙尘暴危害。四翅滨藜在沙源、治理土地沙化、防风固沙方面是树种。
四翅滨藜子种怎么种植
育种苗圃的选择及整地;对四翅滨藜种子进行去翅除杂、三冻三晒、试剂浸泡处理后,再播种和出苗管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它通过对去翅果实进行温烫,层积处理,清水浸泡,植物激素处理等步骤,在提高种子萌发率的同时可有效缩短萌发时间,提高育苗效率,节约成本。1.四翅滨藜种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四翅滨藜果实去翅除杂;S2,将去翅后的果实交替冷冻和晾晒三次,所述冷冻时长为20-30小时,晾晒时长为0.5-1.5天;S3,将果实在50-52℃温度下温烫20-40分钟,使用清水冲洗若干遍,再将果实用清水浸泡10-15小时后,冲洗若干遍;S4,使用植物激素、硝酸钾溶液和硫酸锌溶液对果实浸泡1-3个小时,清水冲洗后,即可用于播种。
四翅滨藜种子的育苗方法
1、播种育苗
(1)土壤处理大田育苗在土壤深翻前,采用多菌灵、五路硝基苯或硫酸亚铁制成毒土3撒施或进行混拌灭菌,用辛硫磷或甲拌磷等药剂毒土灭虫。
(2)播种。播种前进行12~48h清水浸种,待20%~30%种子裂口吐白时进行播种,亦可采用ABT6号生根粉10~50mg/kg浓度浸种12~24h后播种。播种深度一般以1~2cm为宜,太浅时种子容易因地表干结而造成芽干;播种过深种芽破土困难,影响出苗。大棚育苗不需遮阴或覆膜,但在露地育苗,播种前期采取遮阴或覆膜,以利于提高低温、保湿,防止日灼。但应注意,待种子大量出苗后要及时车去覆盖物。青海东部地区,大棚育苗可在3月中、下旬进行播种,露天育苗可在4月上、中旬播种。播种后一般8d左右开始出苗,20d左右出苗结束。
四翅滨藜为旱生 或中生植物,喜光,不耐遮阴,不耐潮湿,根系发达,一年生露地苗根深可达3~4米,二年生根深4~6米, 是植物高度的5倍左右。
滨藜是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典型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四翅滨藜是美国科洛拉多洲立大学等单位经过25年的努力选育出的一个改良品种。被广泛用于牧场改良,水土保持和盐碱荒滩的改造。在美国四翅滨藜广泛用于路、坡固定和水土保持,但主要用于牧场改良。1976—1982在错庭牧场(已退化的牧场)进行了种源、适应性及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四翅滨藜可为提高和恢复错庭牧场质量起重要作用,对供应牲畜和动物的饲料十分有利。
四翅滨藜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性:
生物学特性:四翅滨藜为旱生植物,喜光,根系发达,一年生露地苗根深可达3—4米,二年生根深4—6米,是植物高度的5---6倍左右。
适生范围广四翅滨藜不仅能在水土条件较好的土地上生长,而且能在生态环境恶劣的干旱荒漠,黄土高原,盐碱荒滩和沙地上生长。自90年代开始,先后在西宁、柴达木地区造林试验。柴达木盆地海拔低于2900m地区,包括都兰、格尔木周边地区。四翅滨藜在该地区生长良好。是很好的水土保持,牧场改良和改造沙漠的树种。其早期生长快,能够提早郁闭成林。我国西部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气候状况恶劣,荒山荒沟,沙化面积十分广大,森林覆盖率极低,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危害十分严重。土地利用效率极低。由于恶劣生态条件的限制,造林绿化难度大,可选择的造林树种贫乏。随着我治沙漠化工作和黄河中、上游生态工程的实施,造林树种问题也已成为一个影响工程质量、和治理效果的重要方面。四翅滨藜的引种成功对我国西北地区和荒山造林,治沙造林、和盐碱滩改造提供了一个优良树种,该树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对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荒漠化治理,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都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