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窑白瓷在唐代有多流行?
-
面议
人类的社会发展史有一个浅显的道理,叫后来居上。现状如果,很快就会成为负担,让前行受阻,变得缓慢。历史次又一次证明了这一朴素道理。唐及唐以前南方青瓷的使之容易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而北方瓷业在唐之前明显不如南方,故发奋努力属正常状态尤其是隋唐结东南北朝的分裂,政治中心确立在北方,至北宋晚期霉宗时代,北方一直视南方为蛮夷之地。
唐代白瓷显然明确对抗唐三彩的华丽。三彩属低温种陶色泽绚丽,仅为死者服务,古人重葬,不求朴素,求鲜艳,求热烈,求繁缛,求地下仍是一个人间。唐代是一个张扬的时代,不追求收敛,唐诗中的名篇大都浪漫豪放,集中体现唐人的生存哲学,而白瓷与之背道而驰,一副文静修炼的样子。
史载唐天宝年间:“每岁进钱百亿,宝货称是。云非正额租庸,便入百宝大盈库,以供人主宴私赏赐之用。”此事有证据自宝大盈库简称大盈库,并非国库,乃皇帝私库,用于贯赐。过去带“盈”字款的白资堪称国宝,二十年前仅有有数的几件,分布于各博物馆。近年来出土骤增、凡拍卖市肆常见,器型品种执壶、浅盏、万年罐几种,器型变化不大,可见唐时已成定式。唐明皇携杨贵妃一路赏赐,邢窑之白瓷领风骚,科技含量起了决定性作用。有文字以来,文明史中多了科学追求,历朝历代的奖励,都注重奖品的科技含量。邢窑以其白在唐代做视同侪,让唐明皇下令在器底深刻“盈”字,金多费重的东西,只要具备商品价值,早晚它会进入民间普及,经济力量之大甚至可能改变政治格局。
邢窑在唐,“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唐李室《国史补),大凡商品到了无贵残通用的境地,它就能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即便在今天,千年以前的唐白瓷并不算太稀罕之物,可见当时的产量。湖北天门人陆羽写过《茶经》。他认为邢不如越,可他对邢窑的评价仍为类银类雪,客观描述准确。如银似雪的邢窑毕竟是陶瓷史上白釉,得此评语,实至名归。白瓷在唐朝较之白瓷在任何一个朝代都白,这个白是心中之白,感受之白,境界之白,是陶瓷史上对白色这一基色或曰无色的追求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