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氨氮去除剂超标氨氮
-
¥6.00
氨氮去除剂膜处理法
膜析法是利用薄膜以分离水溶液中某些物质的方法的总称。随着膜技术的日益成熟,利用膜吸收法、液膜法及膜生物法等膜技术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
化学法
在污水中直接投加一种可以降低氨氮的浓度的药剂——氨氮去除剂;氨氮去除剂是一种含有特殊架状结构的高分子无机化合物,对氨氮的去除率达90%以上,降氨氮5~6分钟即可达标,无2次污染。
氨氮去除工艺机理:
CAST整个工艺在一个反应器中完成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泥水分离过程。反应器分为三个区,即生物选择区、兼氧区和主反应区。生物选择区在厌氧和兼氧条件下运行,使污水与回流污泥接触区,充分利用活性污泥的快速吸附作用而加速对溶解性底物的去除,并对难降解有机物起到酸化水解作用,同时可使污泥中过量吸收的磷在厌氧条件下得到有效释放。兼氧区主要是通过再生污泥的吸附作用去除有机物,同时促进磷的进一步释放和强化氮的硝化/反硝化,并通过曝气和闲置还可以恢复污泥活性。
工艺特点:
(1)去除COD、BOD、SS、氨氮、磷。
(2)能承受较大幅度的流量和有机负荷冲击。
(3)占地少,投资低,可靠性好,运行费用较低。
(4)可有效地控制活性污泥膨胀。
(5)系统组成简单,运行灵活。
(6)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CAST系统产生较少的活性污泥, 因此污泥处理成本相对较低。与A /0工艺和氧化沟工艺相比,建设运行费用、用地面积都较少;运行操作简单、灵活;处理能力和适应水质能力都较强
氨氮超标原因
1) C/N比过低,需要投加碳源提高反硝化的完全性。
2) DO过低导致氨氮超标。
3) 供气量不足或硝化菌不够;
4) 工艺设计的设施规模过小,处理负荷太小;
5) 没有控制好水力停留时间;
6) 曝气系统设计不负荷规范,偏小;
7) 进水浓度过高,超出氧化沟处理能力;
8) 有毒有害物质影响:废水处理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会使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活性的发挥将产生较大的影响,硝化菌大多是自养型的菌类,不但其繁殖速度较慢,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比较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失活。
9) PH影响:PH值的变化不利于氧化沟中的硝化菌及反硝化菌的活性发挥,并且还会造成氧化菌自身失活转变成氨态氮,将增加进水的氨氮含量而终引起工业废水处理的难度增大,使得废水处理氨氮超标。
10) 水温过高也会对氨氮的指标产生较大的影响。
氨氮超标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