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泽园林洋槐,辽宁丹东刺槐
-
¥70.00
刺槐分 布:原产北美的树种,公元1601年就引入欧洲,公元1877年后引入中国,因其适应性强、生长快、繁殖易、用途广而受到欢迎。在国内已遍及华北、西北、东北南部的广大地区。在北纬23°~46°、东经124°~86°的27个省(市、自治区)都有栽培,而以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为中心。垂直分布高可达海拔2100米。多以水土保持林、防护林、薪炭林、矿柱林树种应用。刺槐原产地是在两个完全不相连接的地域分布,形态变异丰富,它的观赏价值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立地条件差,环境污染重的地区绿化,这是不可缺少的园林绿化树种。
刺槐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10-20米。树皮灰黑褐色,纵裂;枝具托叶性,小枝灰褐色,或幼时具微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具9-19小叶;叶柄长1-3厘米,小叶柄长约2毫米,被短柔毛,小叶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5-5厘米,宽1.5-3厘米,基部广楔形或近圆形,先端圆或微凹,具小刺尖,全缘,表面绿色,被微柔毛,背面灰绿色被短毛。总状花序腋生,比叶短,花序轴黄褐色,被疏短毛;花梗长8-13毫米。被短柔毛,萼钟状,具不整齐的5齿裂,表面被短毛;花冠白色,芳香,旗瓣近圆形,长18毫米,基部具爪,先端微凹,翼瓣倒卵状长圆形,基部具细长爪,圆,长18毫米,龙骨瓣向内弯,基部具长爪;雄蕊10枚,成9与1两体;子房线状长圆形,被短白毛,花柱几乎弯成直角,荚果扁平,线状长圆形,长3-11厘米,褐色,光滑。含3-10粒种子,二瓣裂。花果期5-9月。
毛刺槐高可达2米,茎部、小纸条和花梗均有红色刺毛,故而得名。托叶不变为刺状,广椭圆形至近圆形,长2—3.5厘米,叶端钝而又小尖头,花粉红色或,长2.5厘米,2—7朵组成总状花序,花期5—6月。荚果长5—8厘米,具有腺状毛刺。 毛刺槐喜光,在过荫处多生长不良,耐寒性较强,喜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有一定的耐盐碱力,在PH盐量0.2%的轻度盐碱土中能正常生长。嫁接苗抗风力不强,不宜栽植于风口或开阔处,否则易出现“掉头”情况。耐旱,不耐水湿。耐修剪。对等有毒有害气体有较强抗性。
除了在平原地与杨单行混交外,与其他树种均作带状(4~6行)或块状混交,如刺槐抑制其他树种生长,亦可提早采伐或平茬成灌木状,以庇护地面。抚育管理:造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修枝、疏伐和防治病虫害。修枝可在秋、冬、早春或麦收前(5月)进行。刺槐林开始疏伐的时间大约在造林后4~6年。在同龄纯林中采用下层疏伐方法(见疏伐),在平原地株行距整齐的林分,多采用机械疏伐方法(见疏伐),在异龄萌蘖林及异龄混交林中,采用上层疏伐法或综合疏伐法(见疏伐)。生产小径材的林分主伐龄可定在10~15年,中径材的林分主伐龄可定在20~30年。速生丰产林可定在10~15年主伐。主伐后可进行萌蘖更新,雨季前把根株挖出来,促使根蘖多萌发,苗木生长旺盛。采伐的第二年早春定株,每公顷保留2490~3300株。
造林技术:采种:要在15~20年以上的健壮树上采种。荚果赤褐色,果皮干枯状即可采集。由于豆荚螟、种子小蜂及种子麦蛾的为害,要提早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采种。荚果采集后,摊在地上日晒,碾压脱粒或脱粒机脱粒,除去果皮、秕粒及杂物,取得纯净种子,装入袋内干藏。荚果出种率10~20%。种子千粒重21.8克。育苗:选择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沙壤土作苗圃。盐碱地要选用含盐量在0.2%以下,地下水位1.0米以上的地方育苗。不可用蔬菜地作苗圃。结合整地用硫酸亚铁粉进行土壤消毒。刺槐种皮厚而坚硬,透水性差,有很多硬粒种子,采用多次热水浸种。先把90~100℃的开水倒入缸中,然后倒入种子,边倒边搅动,一直到水不烫手为止,浸泡一昼夜,用黄泥浆水把吸水膨胀的种子漂出来,剩下来未吸水的硬粒用上法继续浸种,后剩下的硬粒种子放在细眼铁筛内,再把铁筛放入热水锅中约10秒钟,迅速摇动铁筛,使种子受热均匀。提起铁筛把种子倒入凉水中,浸泡一昼夜,绝大多数种子均可吸水膨胀。将吸水膨胀的种子混沙,放在背风向阳的沙坑中或草袋内、缸内(盖草帘)催芽,每天喷水和搅动2次,1/3的种子裂嘴时即可取出播种。春播约在清明前后,春旱严重的地方改在雨季播种,盐碱地在雨季后期(8月中下旬)播种。宽幅条播(沟宽10厘米,沟深2~3厘米),每公顷用种量37.5~60公斤。也可以起苗后培养根蘖苗及袋接繁殖优良类型。
刺槐为蝶形花科剌槐属苗木。又名洋槐.德国槐等。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树冠近卵形,小枝光滑、较脆,在总叶柄基部常有大小、软硬不等的2个托叶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椭圆形,先端钝圆,微有凹缺。总状花序腋生,花蝶形、白色。荚果扁平。苗木种子肾形.硬.黑色。 【地理分布】原产北美。现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尤以黄淮流域为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