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州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如何融资,融资用,备案报告
-
面议
持续提升口岸建设水平
1.扩大口岸“三同”成效。持续推动南昌、九江、赣州、上饶开展口岸“三同”试点,积极落实物流、口岸减税降费政策,优化物流运输结构。深入开展无纸化通关等试点,进一步优化货物通关查验等流程。推进相关设区市建立集商务(口岸)、口岸联检单位、铁路、物流平台、外贸企业等一体化服务工作机制。
2.强化口岸重大项目建设。依托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推进南昌昌北国际空港、南昌向塘国际陆港、赣州国际陆港、九江区域航运中心等建设,推动赣州黄金机场口岸开放。
3.提升功能性口岸建设水平。推进九江港口岸瑞昌港区、彭泽港区一体化建设步伐,完善南昌向塘国际陆港、鹰潭国际综合港经济区功能。支持赣州临时航空口岸申报建设药品、水果等特定商品进境监管场地,开办保税航油(材)业务。探索推进口岸与综合保税区共用、共享。
建材。坚持绿色、、多元发展方向,做优水泥等传统基础产业,做强玻璃纤维、建筑陶瓷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非金属矿物及制品、新型绿色建材等新兴成长产业,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发展一批和产业基地。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建材产品、绿色建材产品和相关技术,加快塑造一批新型建材品牌产品。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到2025年,力争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四)纺织服装。通过产业承接、技术改造、品牌提升和产业链延伸,打造共青城羽绒服装、濂溪纤维素纤维、青山湖针织服装、奉新棉纺织、分宜苎麻纺织、于都纺织服装、万年纺织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做强羽绒、针织、女性服饰、童装等服装产业,做精苎麻、丝绸、棉纺等家纺产业,积极发展产业用纺织品、纤维素纤维等纺织原料,加强自主品牌培育,积极创建全国重要的纺织产业集群、中西部“时尚创意中心”。到2025年,力争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左右。(五)钢铁。以结构调整、集群集约、绿色转型为,依托骨干企业,开发制造基础零部件用钢、新能源汽车用钢、装备用钢、海洋工程用钢和其他特殊钢等技术和产品,加强产学研用联合研发突破,推进废钢铁利用产业一体化,不断提升技术工艺和节能环保水平。到2025年,力争产业规模达到3100亿元。
中医药及生物医药。加快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樟树“中国药都”、南昌江中药谷、赣州青峰药谷、南城“建昌帮”中医药产业园等园区(基地)建设,推进中医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发展仿制药、首仿药,做大做强血液制品、抗毒素与抗血清领域系列产品,推动产品结构多品类调整。推进数字化诊疗设备、组织修复与可再生材料、分子诊断仪器及试剂、人工器官与生命支持设备、健康监测装备等医疗器械研发和产业化。到2025年,力争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五)新能源。坚持多元互补、合理布局、有序开发,发展光伏、锂电等新能源产业,建设新能源产业集聚区。支持联合研发电池技术,提升电池组件大规模产业化转换效率,打造晶硅电池及组件基地、全国的系统集成及应用基地。加大锂电池关键材料攻关力度,稳步推进消费电池化、动力电池化、储能电池市场化。到2025年,力争产业规模突破2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