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办安阳市文网文资质
-
面议
刘士余主动投案后 高中同学群一片死寂
是吗?刘士余站我边上?”在江苏连云港灌云县四队中学的传达室,年过七旬的马伦新拿着该校50周年校庆时的纪念册走到门外,戴上老花镜,在阳光下端详。这本纪念册贴满历届毕业生合照,合照下都写着老师、同学的名字,《环球人物》记者在79届高二(5)班的毕业照中找到了刘士余。曾是该班体育老师的马伦新就站在刘士余旁边,而他之前竟对此毫无印象。他一边端详,一边感叹:“你看他,在这里面个头小,看上去不起眼,后来却有出息……可惜了……”
5月19日深夜,一则消息刷了屏:“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副书记、理事会主任刘士余同志涉嫌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在配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审查调查。”
中国证监会原,这是刘士余更广为人知的身份。他主动投案的这一天,距离他1月26日正式卸任中国证监会仅过去114天。在《环球人物》记者走访江苏南京、连云港期间,证券从业人士以及刘士余的同乡纷纷扼腕惊诧:“毫无征兆,太突然了!”
文网文代办---------------------------------杨经理
刘士余啊,老家在兴四村,我带你去!”5月22日,在灌云县四队镇的长途客运站大门前,开着电动三轮车的爷热情地对记者说。记者上了他的车,花了20多分钟到了偏僻的兴四村。“我们这个镇上,就没有不知道他的!刘士余考上清华大学,是那一年大的新闻。从那时起,他的名字就传遍了四队镇。”爷说。
记者随后的探访经历印证了爷的话。无论是旅店的前台、小吃店的老板,还是公交车司机,都异口同声地说出了“刘士余老家在兴四村”这句话。刘士余,是灌云县大的名人。
“这不快高考了吗?每年这个时候刘士余就会被拿出来励志。”灌云县四队中学传达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2008年学校举办50周年校庆,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友齐聚一堂,唯少了刘士余,“当时非常不巧,他公务缠身,没能来成”。刘士余写了一封信,并托人在校庆大会上宣读,而宣读他这封信是那场大会重要的环节。在校庆纪念册的“桃李芬芳”一栏,记录了50年来的校友。刘士余位于页,当时他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后面其他的校友,高职位是在江苏省内。
四队中学如此重视刘士余,不只是因为他职位高,还因为他是该校位,也是迄今一位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当时大多数老师是上山下乡的知青,文化水平和教学水平在全县都是拔尖的。”马伦新告诉记者,他的老同事们现在绝大多数不在灌云县了,而是回到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留下的一些水平高的当地老师,后来也被抽调到县中学去了,“现在的四队中学,生源质量和升学率都不算太好
文网文代办-----------------杨宗显
刘士余在1979年参加高考,当时的高中是两年制,他是1977年开始上高中。也就是在那一年,全国恢复高考,刘士余这一批高中生是怀着上大学的强烈渴望走进学校的。到1980年,国家政策就允许知识青年回故乡、回城市了,四队中学的这些老师们纷纷离开。“刘士余考上清华大学,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马伦新说,后来四队中学再也没有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了。
马伦新在那个时候并没有关注过刘士余。“我是体育老师,喜欢的学生都是爱打球、爱长跑、爱摔跤的,刘士余身子单薄,也不爱运动。”但是马伦新知道他的一个强项——物理,“他在高考时,物理成绩只丢了2分。”刘士余的这个强项,连兴四村种地的农民们都知道。刘士余后来在清华大学本科就读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
刘士余是一个“学霸”,在同学们眼中,他与一般的“学霸”有着明显的不同,因为他乐于帮助同学们一同进步。在四队镇一家卫生所,记者见到了刘士余的一名高中同学。“那个时候,全班上晚自习,没有老师在教室里,同学们遇到难题,只能去问学习好的刘士余。”这名同学说,刘士余总是耐心地解答同学们的问题,直到教会为止。那时全班同学都住在学校宿舍,教室晚上9点就熄灯了,“我们大多数人在晚上8点多就回宿舍了,而他从来没在熄灯前回去过”。
刘士余的自制力给同学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在刘士余2016年上任证监会之初,有媒体曾到四队中学走访,当时的高中校长是刘士余在四队中学的学弟。他回忆,刘士余的物理老师陈文达是自己当年的班主任。陈文达用刘士余刻苦学习的例子激励过他们,“说刘士余上完晚自习后,由于熄灯了无法看书,便点起煤油灯继续学习。有一次半夜遇到不会的问题,刘士余就去敲陈文达的门讨教。有时看到陈老师手头有农活还主动包下,只为了让老师腾出时间为他讲解”。
刘士余主动投案后,他的高中同学群内竟是一片死寂。“大家肯定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没人愿意谈。”刘士余的高中同学对记者说,虽然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刘士余,但他一直是全班同学的骄傲,“我是刘士余的同学”曾是大家跟外人聊天时的一个谈资。“那时说起他,总觉得脸上有光。但现在,我发自内心地惋惜、伤心……”他边说边摇头。
记者在兴四村村民的指引下,找到了刘士余家的老宅子。这是一栋二层小楼,小楼后方是村中的一条马路,右侧紧邻着一条小河,其余两侧则被麦田围住。小楼并不起眼,村中很多二层小楼都比这栋小楼气派。一旁的邻居悄悄告诉记者,这里住着刘士余的老母亲和大姐。村民回忆,早年间,刘士余的父亲还在世,刘士余经常将父母接到北京住,但这老两口不喜欢城里的生活,住上几天就回到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