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吉水县重大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代写-水土保持监测
-
面议
近年来,随着水土保持方案制度的落实,我国水电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
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水电工程建设中也存在一些水土流失问题,有的
建设单位为追求水电效益尽早发挥,缩短水电工程建设工期,在其水土保持方案
批准之前即开始“三通一平”工程,因缺乏水土保持方案的指导和制约,水土流
失十分严重。为进一步加强水电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现就“三通一平”
工程水土保持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在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批准之前,开展“三通一平”前期准备工作的建设
单位应在动土建设前编制“三通一平”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并报有项目水土保
持方案审批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二、“三通一平”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是水电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
组成部分,正式报批的水电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应包括“三通一平”工程中的
各项水土保持措施。
三、各地要加强“三通一平”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技术论证和现场查勘工作,
确保“三通一平”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质量。同时,要加强检查,“三通一平”
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未经审批的,一律不得动土建设。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要遵守《环境影响评价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其审查审批程序按照我部《交通建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水利部与我部联合发布的《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工作规定》(水保〔2001〕12 号)执行。
*批准立项的公路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由交通主管部门组织预审,各相关部门参加;地方立项的公路建设项目,
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由省级交通主管部门组织预审,同级
环保、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建设单位根据预审意见,完善相关文件,分别报环
保、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8.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减少高填深挖,少占
用林地或耕地,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进一步提高对山区公路建设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山区
公路建设土石方数量大、结构物多、开挖范围广,容易造成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于平原区的公路建设。做好山区公路建设中的生态保护和水
土保持工作,既可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又可保护公路设
施,有利于行车安全,促进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2.山区公路建设要全面落实“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建设理念,按照
“预防为主,保护,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牢固树立“不破坏就是
大的保护”的思想,坚持大限度地保护、小程度地影响、强力度地恢复,
实现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公路项目与自然环境和谐。
3.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积极开展公路建设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的宣传工作,
营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良好风气,把保护环境变成全体公路建设
者的自觉行动。要加强督导检查,对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工作做得好的项目要予
以表彰并推广经验,对破坏环境、造成水土流失的项目要通报批评,并依法追究
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严格水土保持审查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报
告审查单位要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把好水土保持相关内容
审查关。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单位要围绕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责
任范围、水土保持措施、弃渣场选址是否合理可行等,明确提出审
查意见,并对审查意见负责。对不符合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标准规
范要求的,水土保持方案一律不予通过审查审批。
高度重视项目水土保持工作
项目法人要践行生态、绿色发展理念,履行水土
保持各项法定义务,严格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将水土
保持要求贯穿到工程选址选线、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竣工验收、运
行管理等全过程各环节,进一步深化前期工作水土保持论证,强化施
工过程水土保持管理,及时落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大限度减少地
表扰动、弃土弃渣和植被损坏,做好表土保护和土石方综合利用,切
实控制和防治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充分发挥水利建设项
593目对保护改善生态的重要作用,为保障*水安全、推动生态保护和
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各级水利部门要对项目法人加大水土保持政策宣传教育力度,
落实其水土保持职责,明确其水土流失防治义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要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协同联动机制,采取有力有
效措施,着力解决和防止“灯下黑”问题,督促指导项目法人做好水
土流失防治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工作水平。
(一)检查方式
根据情况,可采取以下一种或者几种检查方式:现场检查;书面检查;通过购买服
务等方式,委托技术服务单位进行现场调查或者利用遥感影像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出具检查
意见;与有关部门和机构开展联合检查;其他检查方式。
(二)检查程序
现场检查一般采用如下程序:印发检查通知(暗访不通知);查看现场并查阅有关资料;
听取生产建设单位和水土保持技术服务单位汇报,并与相关人员座谈;印发监督检查意见并
送达生产建设单位;公开检查信息。
采用非现场检查方式开展监督检查时,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上述检查程序。
对建设规模较小的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实行简易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