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峰冰蹴球冰板,通州冰蹴球场地冰板围栏设计
-
¥400.00
“在弓场玩酒色,一时间,趁着冷场。铁球更像是踢球,不如带着金球去九龄?”这是清朝《百戏竹枝词》的描述。它描绘的是起源于老北京的国家体育冰雪项目——冰蹴球。
说到冰爨丘,资料显示它至少有300年的历史。是一项具有浓郁北京历史特色的全国性体育冰雪项目。据北京国家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常建忠介绍,关于冰蹴球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重要的是冰蹴球起源于“踢遮火”的游戏。所谓“火盖”,就是用来压炉口火的旧铁盖,圆形,中间凸起,顶部有孔。相传皇帝的女儿何硕和贾公主出生时,因为手指有蹼,呈佛手状,所以也被称为“佛手公主”。随着公主的长大,她经常看到其他人玩各种游戏,但她不能参与其中,所以她变得不开心。后来乾隆皇帝看到这一幕,就命令内务部的大臣尽量找一些不用手就能玩的游戏,让小公主开心。后来大臣发现,人们在冰上的“踢火遮火”游戏不仅不需要手,而且非常好玩,适合小公主游戏。于是在乾隆皇帝的同意下,宫里的人开始在冬天和小公主玩“踢火遮火”的游戏,也就是冰蹴球从此流行起来。
2014年,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开始对冰球项目进行挖掘和整理。之后,在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人民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冰蹴球项目开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9月7日国际冬季运动(北京)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由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研发整理的冰蹴球再次亮相冬博会。作为北京特有的传统冬季项目,冰蹴球将成为宣传和推动北京冰雪项目有力。
体验的人群纷至沓来,大家都被吸引到仿制冰面上,跃跃欲试地感受冰蹴球的乐趣。"对体力的要求不是很高。"虽然并没有接触过这项运动,但体验者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迅速进入状态,找到了击球的感觉。据市民族体协工作人员介绍:"冰蹴球规则比较完善,也容易掌握,适合大众参与。推广的关键在于统一场地条件和比赛规制。"
1月20日,大寒。
北京的冬日寒风刺骨,北海公园内却呐喊声、欢呼声不断,好不热闹。由北京市成立的首支残疾人冰蹴球队与来自京津冀地区的8只冰蹴球队展开了一场欢乐而振奋人心的友谊赛。
"能够参与冰上运动项目,我以前想都不敢想,"西城区肢体残疾人沈明作为北京市首支残疾人冰蹴球队的队员感概不已,"我和我的伙伴们都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冰蹴球有300年历史,因简单易学推广性。
据悉,活动当天也迎来了"2016年什刹海第二届冰雪体育文化节"的开幕。同时,由北京市西城区残疾人组成的首支残疾人冰蹴球队伍,在公众面前公开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