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五彩瓷器鉴
-
面议
明清瓷器以其器形多样、色彩艳丽、纹饰精美、装饰性强而格外被人们关注。拍卖会上,一件明清官窑瓷器,动辄即被抬至数十万、上百万元的价格;古玩城中,人们流连忘返,对这类造型各异、五彩斑斓的器物偏爱有加。
然而,在热闹的背后,却隐藏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仿品、赝品横陈,让人真伪难辨。许多收藏爱好者因不知道怎样辨伪而不敢介入,有的藏友凭感觉去买,结果屡屡买到的是赝品。那么,明清时期的瓷器如何鉴定真伪呢?下面为大家分享鉴定明清瓷器真伪的四个方法,简单实用。
远古瓷器,因年代久远,保存民间的传世品甚少,如发现有出土文物,可借助墓葬品仿证参考,同时还可借助历代窑址标本,用现代科技方法进行断代鉴定。而明、清时期的瓷器,因距今较近,传世品较多,加之当时仿制摹古之风盛行,所以对明、清时期的瓷器鉴定,除了需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历史知识有综合性的了解外,还要靠我们掌握各朝代瓷器的典型风貌和基本特征作规律性的认识和研究,通过实践,在白己脑子里形成了概念后,才能对瓷器进行科学鉴定。有四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我们学会,它们分别是瓷器的器型、胎釉、纹饰、款识。
清代无论在器型或种类方面均显着增多,并且制作精巧。康熙时期的马蹄尊、象腿尊、凤尾尊、苹果尊、棒棰瓶以及凸腹花觚等都是前代少有的器形。到了雍正在器形的创作方面更加丰富多彩,橄榄瓶、太白坛、菊瓣盘等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窑。乾隆时期比较的造型有转颈瓶、转心瓶等,到了嘉庆、道光以后,很少见有创新之作。观察瓷器的器型一般要注意口、腹、底三部分,很多同类的器皿乍看外表极为相似,仔细观察这三个部分,便可得出不同的结论。
明清瓷器各部分比例处理都比较好,看起来比例搭配和谐,仿品一般很难做到。如果外观线条僵硬,处理草率,过度不自然,则基本可断为仿品。从器型上鉴别古瓷器真伪,好是拿被鉴别对象与某一历史时期的典型器物相对照,仔细观察口沿、耳、肩、腹以及圈足是否相符,从而得出鉴别依据。
古代的画师都是终身制,他们从小开始绘瓷,手法非常娴熟,线条流畅自然。现代仿品瓷器大多整体构图不协调,绘画拘谨,线条滞涩,绘画草率。对细节的处理不够缜密,过度把握不好。
拍场内火热的竞价氛围再次证明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尤其是明清官窑瓷器,在收藏界的价值与持续不衰的热度。
明洪武 青花云龙纹盘以109.25万元拔得本专场头筹。两件封面拍品明空白期 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及“千里走单骑”双典故题材大罐、明永乐 青花一束莲纹盘分别以66.7万元、60.95万元成交。另一件同样引人注目的拍品——清乾隆 青花折枝瑞果执壶,以其雅致的色彩以及寓意深远的图案纹饰,深深吸引了藏家们的目光,终以82.8万元的价格成交。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成交价: 8323万人民币
亮点: 釉里红瓷器在元代中期发明,是景德镇官窑的杰作。此瓶以缠枝牡丹纹为主要装饰,典雅的造型和特的纹饰使其成为明代瓷器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