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1500吨,镀锌钢板仓
-
面议
实施节粮减损“六大行动”
平原尽保粮食颗粒归仓
平原鲁望集团粮食烘干车间。记者刘振兴摄摄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徐冬晓通讯员辛艳丽李晓超)12月13日,在平原县土地鲁望为农服务集团,工作人员正在中控室对储存的玉米进行实时仓温监控。玉米不用晾晒,脱粒后直接在粮食烘干塔烘干,降温后送入钢板仓储存。同时,在仓内不同位置设置了20多个传感器,实时监测仓内温度,依靠预警系统反馈,实现智能通风降温,既减少了晾晒期间和阴雨天粮食霉变的损耗,又减少了储存环节的粮食损耗。该企业的粮食烘干塔和粮食储藏霉变在线智能监测预警系统与防控技术,除满足自身农场需求外,还为周边种粮户提供“代烘干、代加工、代储存、代清理、代销售”服务。另外,在平原县,还有忠锋、智绘等多家大型为农服务中心,大大减少了粮食收储环节的损耗。
今年,平原县深入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工作,以改革创新为切入点,全链条布局、全产业链推动,立足“收储运加消”环节,切实围绕“六大行动”,确保节粮减损出成效。
实施“颗粒归仓”行动。今年秋收期间,组织全县农机手举办平原县农机手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同时选用新式英虎、雷沃等大型玉米机收装备,降低机械收获造成的产量损失;麦收期间,对农机手开展线上线下同步减损技术培训,并到各乡镇巡回指导农机手检修调试设备。今年,该县建成粮食烘干基地22处,日烘干量6200吨;集中安装14台移动式烘干设备,全县总烘干能力达7200吨。
实施“微损存储”行动。积极利用上级扶持资金950万元,实施粮食安全保障和应急物资仓储设施建设项目,新增仓容1.57万吨;平原县粮库探索准低温储粮技术,对4栋仓库安装8个7.2千瓦空调,减少因仓温过高造成的库存粮食损耗。在装备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电子测温三项储粮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仓房内环流均衡粮温功能,减少储存过程中因过度通风造成的损失。
实施“低耗运输”行动。投资1亿元,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80公里,养护大中修工程30公里,改造危桥8座。在粮食装卸环节上,全县85个粮食购销企业全部实现原粮“四散化”运输,提高了粮食出入库机械化作业程度,减少了粮食运输装卸环节中的流通损耗。
实施“粮尽其用”行动。着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围绕既有玉米、啤酒、农副食品链条,实施了和洋淀粉、青岛啤酒等一大批项目,实现了链条进一步延伸。
实施“文明餐桌”行动。广泛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活动,张贴标语、分发画册及宣传单,强化节约意识;加强学校餐饮管理,实施“互联网+4D智慧餐厅”项目,食堂提前发布菜谱,家长预订,餐企按需采购,按订单加工,有效减少饭菜浪费。
实施“节粮家风”行动。制定并下发《平原县开展“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移风易俗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推广光盘行动;发布反对浪费倡议书和公益广告,强化节约意识,减少铺张浪费;将爱粮节粮宣传与粮食安全宣传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粮食安全、爱粮节粮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田间宣传活动。
江宁彤山粮食储备库项目正式开始进粮压仓。据悉,江宁彤山粮食储备库共有4座高大平房仓,总仓容达4.6万吨。通过运用负压通风、谷物冷却、多介质综合防治、多参数粮情检测四项技术确保粮食始终处于低温或准低温状态,控制储粮品质。该项目的投入使用可满足我市粮食储备和应急保供需求,进一步充分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守好市民的“米袋子”,提升粮食仓储现代化水平。
816.16亿斤!近日,今年粮食产量数据公布。吉林又迎丰收年,白山松水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收成好,粮价还不错,现在就等着价格合适把粮卖咯!”看着黄灿灿的玉米,吉林省梨树县喇嘛甸镇兴达农机种植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姜铁军笑容满面。
装满玉米的“玉米楼子”。
在姜铁军的合作社内,玉米满满堆放在成排的由钢管和铁丝围成的筐内,有的筐子还盖上了塑料薄膜。“这是我们今年在指导下新建的储粮装具,农村一般俗称‘玉米楼子’。别看工艺简单,它们可是解决了‘地趴粮’,发挥了大用处。”
“往年玉米收了就往地上一搁,卖的时候再处理。每年11月左右,我家玉米就全买了,怕雪。去年雪下得早、下得大,怕粮食受影响就赶紧卖了,但卖不上价,放久了又怕玉米给捂坏了。”姜铁军想起去年11月份的大雪,仍旧觉得惋惜。“今年不一样,我家玉米‘搬家’住‘新楼’了,前段时间下大雪,到现在玉米都基本没受影响,我们也从‘看天卖粮’到‘看价卖粮’了。”
农民正在将玉米放入储粮仓中。
在东北地区,受储粮习惯和储粮条件影响,往年很多农民秋收后直接将玉米堆放在院子或地里,俗称“地趴粮”。
“地趴粮”容易因鼠害、生霉造成一定的粮食产后损失。秋粮收获后,“地趴粮”在遇到异常雨雪天气或气温反复的情况下,粮堆底部通风不畅,底部玉米穗极易生霉,存在坏粮风险,不仅造成粮食损失,降低粮食品质,还影响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2022年,吉林省深入落实粮食节约行动,全面开展农户安全储粮及“地趴粮”整治工作。在吉林省中西部粮食主产区,通过推进庭院立体储粮、建设集中储粮点、完善粮食产后服务等措施开展“地趴粮”整治,有效减少粮食损耗,促进农民节粮增收。
通过机械将玉米放入储粮仓。
“以往也听说过建‘玉米楼子’,但一是想着要花钱,二是没细算综合收益,所以一直没行动起来。”姜铁军的合作社所在的喇嘛甸镇,今年加大对庭院立体储粮推广力度,通过政策补贴、入户讲解等多种方式,实现了立体储粮率达。
“11月初那会儿,玉米一斤一块一 ,现在一块三左右。今年我家是自己订材料做的钢结构储粮装具,一个筐能装大概15000斤玉米棒子,造价300多块钱,地方还给我们补了100多块钱。今年这增收的钱完全足够覆盖成本了,往后就是净收益。”关于立体储粮的成本和收益,姜铁军算了一笔账。
自制钢结构储粮装具。
粮食“入库”“上楼”,腰包越来越鼓。立体储粮不仅让农民在卖粮时有更多选择,减少的粮食损耗,也带给农民实实在在的收益。“我们喇嘛甸镇总共种植玉米的农户有5539户,种植面积 8053公顷,产量在10.1万吨左右。今年新建的立体储粮仓有自制钢结构储粮装具、木质简易储粮装具和PVC网围囤等多种样式。按照立体储粮减少鼠害及霉变3%左右估算,预计减少粮食损失0.24万吨,价值576万元,人均增收192元左右。”喇嘛甸镇党委书记高艳梅介绍。
目前,吉林省已累计建设农户科学储粮示范仓48.1万套,带动农户自制各类储粮装具150万套。截止到2022年11月底,吉林省农户立体储粮率达到占90.5%,其中,吉林省西部“地趴粮”问题的14个县市立体储粮率达到80.8%,其他县市立体储粮率达到98.7%,实现基本消除“地趴粮”的年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