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大图

明代青花釉里红瓷器图片

及时发货 交易保障 卖家承担邮费

商品详情

元代釉里红瓷器鉴定方法的三种特征1、釉里红线绘,即是在瓷胎上用线条描绘各种不同图案花纹。这是元代釉里红瓷器主要的装饰方法。由于高温铜红料烧成条件比较严格,往往产生飞红现象,所以,细线描绘花纹的釉里红瓷器烧成比较困难。2、釉里红拔白,其方法在白胎上留出所需之图案花纹部位,或在该部位刻画出图案花纹,用铜红料涂抹其他空余之地,烧成后,图案花纹即在周围红色中以胎釉之本色显现出来。3、釉里红涂绘,以铜红成片、成块地涂绘成一定图案花纹。釉里红拔白和釉里红涂绘这两种方法都能减少像釉里红线绘容易产生的飞红现象。从推理上说,后两种应早于线绘的普通使用(以上三种釉里红装饰特征引自汪庆正《元明清时期陶瓷》章第四节)。

元釉里红即是以铜红料作为呈色剂绘画,烧成后成为红色。釉里红线绘多见飞红现象,釉里红拔白和釉里红涂绘少见飞红现象。(洪武时期釉里红瓷个别器物还有飞红现象,但大多数都能控制铜红飞红现象)。施釉上,元青花多施透明釉和青白釉,元釉里红即多施枢府釉和青白釉。2、利用釉下气泡特点和“死亡气泡”来识别古瓷年代、窑口与真伪。

气泡是指瓷器釉内蕴藏的气泡。它形成的机理是因胎体和釉中及空间气体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受到釉面阻挡而形成的。釉中气泡的大小、多少及布局,都因各时期不同的胎质、用釉、窑温、燃料及烧制技术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大小气泡及排列状态。曾有人说:“宋元瓷器不存在气泡”,我认为是没有科学根据的,那种超自然常规的说法难于让人置信,况且我国古陶瓷对各历史时期瓷器的釉下气泡早已作过精彩的论述。

釉里红瓷器在历史上确实是非常名贵的,因为其烧制难度实在太大。十窑九不成,一窑里面就算烧出红色来,也多数是那种败色,后人比方如猪肝色一类,真正的宝石红瓷器,极为难得。所以后人形容古代的红瓷说,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至难同。古代的高温铜红釉瓷器,不论是元明清哪一朝,都是稀罕物。都是贵比黄金的重器。只是到了清朝,宫廷才烧出了郎红,祭红等品种,相对而言稍微多了一点,也和其他品种的数量无法相比。

元釉里红烧制成功的第二个关键是窑温。由于铜元素烧成红色的温度范围高(都在1300度以上),烧成温度范围窄(古代在20-50度之间),古人烧柴很难把葫芦窑烧到那么高的温度,几十度的温差,在没有现代测温仪器的时候,也极难掌握。所以成品率极低。

元代景德镇放弃了烧了几的龙窑,该有馒头窑,又在馒头窑的基础上升级为葫芦窑。到明代发明了所谓镇窑,窑炉结构的改进,都是为了适应高温釉下彩瓷的生产的。煮饭的锅子不一样了,烧出来的饭菜味道也自然不同。现代所用的电窑,煤气窑,太过。所以成品率。对于古人而言极难的釉里红瓷器,也就从王谢之燕变成了寻常人家了。

釉里红的工艺方法和青花完全相同,都是在胎上绘画后罩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区别在于青花用钴料为呈色剂,而釉里红用铜料为呈色剂2目前发现的元代釉里红,大体可以归出这些特征:胎骨一般比同期青花粗,前期龙纹白胎为多,元末有白胎。器物见明显的旋削痕和接胎痕。釉层早期的淡青白色或灰白色属影青釉,透明度高,有玻璃质感。元末见卵白釉浅红油状青白釉,不见同期大型青花瓷上的透明白釉。呈色不稳、浅红、红和深红的夹杂灰色,有不同程度的晕散。大多见于铜红料边缘。因烧制温度过高,大多有烧飞状况。

元釉里红瓷以铜红料为呈色剂,绘画在瓷的的胚胎上,盖一层透明石灰质青白釉,高温烧制而成,烧成中要求强还原气氛和适当的温度控制。虽然成品优美,但是铜红料很容易受温度影响,元釉里红瓷发色深沉,发色沉于胎釉之下,入胎骨的较多。元釉里红色色调主要是红色但有点偏紫黑色,呈现鲜红色的较少,主要还是窑温控制较好的情况下显。不过元釉里红都有一个问题,就是色泽虽鲜艳,但是整体上看不全部是一模一样的,但存在间隔不够均匀、不够稳定的状态,大部分釉里红呈现出浅红、红与深红的夹杂灰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晕散。

现代仿品因窑温技术的提高,得到了稳定控制,呈色会比较稳定,但是为了呈现出真品的晕散可能会添加多一层色剂进行配调,但是不难看出晕散仿制是比较规则的分布且不自然的。

下一条:红釉瓷器价格表
景德镇哥瓦弟玉陶瓷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明代青花釉里红瓷器图片”详细介绍
景德镇哥瓦弟玉陶瓷有限公司
主营:景德镇瓷器瓷板画,礼品瓷大师瓷,艺术品
联系卖家 进入商铺

元代釉里红信息

最新信息推荐

进店 拨打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