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快速私下交易开元通宝
-
面议
国艺汇运作模式经营理念
1. 去伪存真 (国艺汇严格把关一切以藏品说话,聘请拍老师严格负责,对鉴定结果负全部责任)
2.指引收藏 (合情合法合理终身服务,引导藏家以藏养藏。)
3.私下交易 (根据拍卖法不符合上拍的藏品,进行展览展销,活动预热 媒体宣传 卖家推荐等 达成议价合法成交)
4.本土拍卖 (符合上拍的藏品,合法进行备案宣传,拍卖现场达成成交,全程公开透明化。)
5.出场 (会员上门梳理藏品引导收藏)
6.拍行对接送拍 (藏品符合标准藏友愿意投资将对接排行 保利 嘉德 瀚海 朵云轩等 藏友可全程参与公开透明,对接)
经过十八路反王与六十四路烟尘的混战后,唐国公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了唐朝,年号武德,并在接下来的七年里统一了全国。唐朝建立后,在很多地方借鉴了许多隋朝的制度,史称唐承隋制,如三省六部、郡县制、科举制。但隋王朝同样存在着许多的弊病,因此唐王朝在统一全国后立即着手进行了一系列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改革,其中从经济改革角度看,重要的就是发行新币开元通宝钱。
自汉武帝铸造五铢钱以后,历朝几乎都在使用五铢钱,但由于各朝对于货币的管控有所不同,到隋朝时,五铢钱的币制已十为混乱。因而唐高祖李渊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除了隋五铢钱,开铸新钱,将其命名为“开元通宝钱”。自此开始了使用通宝字样铸钱的先河,使五铢类重量字样钱币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继秦始皇、汉武帝统一货币后,李渊不得已铸造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
通宝钱体系取代五铢钱体系所带来的影响即是钱币不再以其自身所存在的价值为标准进行衡量,而是以朝廷所认定的法定价值为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后世北宋的交子及南宋的会子等奠定了基础。但后来纸币由于朝廷监管不力而屡次导致通货膨胀,因而实际上唐以后流通的货币仍为铜钱,即所谓的通宝钱,所不同的是其前面的年号,如南唐的“大唐通宝”、北宋的“太平通宝”等。直至明末清初时发生了白银革命,白银成为主要货币,铜钱才开始逐渐退出流通领域。
一、唐朝开元通宝钱的来源及类型
从原始社会的以物易物,到其后的扇贝金银,我国的货币经历了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其中铜钱的发明可谓是货币史上的里程碑事件。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力行大一统政策,不仅从政治上统一各国,实行郡县制,且在货币上进行了改革,废除刀、布、贝等钱币,以半两作为货币,即所谓的圆形方孔钱,了重量文字钱币的先河。其后重量文字钱币始终在民间流通着,尽管各朝的名目有所不同。但实际上,仍旧沿用着重量钱币的样式。
继秦始皇、汉武帝统一货币后,李渊不得已铸造开元通宝
秦始皇
唐王朝继承隋制,因而起初亦沿用隋五铢钱,但五铢钱在汉武帝铸造后业已流通了700余年之久,其间伴随着各国王朝的兴衰承替,大小轻重早已无统一标准。由于劣币驱逐良币,五铢钱的重量显然大幅降低,由此导致货币大幅贬值,百姓生活异常贫苦。因此唐高祖李渊在稳定全国局势后毅然于武德四年七月,下诏废除五铢钱,以给事中欧阳询为监制,改铸新钱,即所谓的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钱的类型共分为十二个版别,分别为大字、大字狭元、遒劲、容弱、短头元、直元、尨字、低头通、平头通、小字、小通、小通小宝。区别在于“开元通宝”四字的书写方式不同,其中大字为开元通宝的代表字体,整体钱文肥大,开字横而阔,元字相对比其他三字稍小,通字足部长而锐,宝字肥大而与内廓相接。
继秦始皇、汉武帝统一货币后,李渊不得已铸造开元通宝
大字版开元通宝钱
二、唐朝开元通宝钱对后世的影响
唐高祖李渊的开元通宝钱实际上开了通宝钱之先河,取代了此前各朝一直沿袭的重量钱,大大地推动了中国货币史的发展。开元通宝钱直径八分,每文铜钱重二铢四絫,每枚铜币称为一钱,从此我国古代的衡法由原来的一两等于24铢演变为一两等于十钱。从秦半两到隋五铢,货币的度量都是一两等于24株为标准,实际上实行的是二十四进制。
继秦始皇、汉武帝统一货币后,李渊不得已铸造开元通宝
秦半两
自唐朝开始则实行新的度量衡制度,以40克为一两。由于开元通宝每文铜钱重二铢四絫(约4克),因此实际上也就转变成了十钱为一两,实行的新的十进制,自此二十四进制的株两制度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在原来的株两制度下,钱币的价值实际上是以锱、株、两等单位衡量的,而在新的十进制下,则开始以厘、分、钱、两的十进制体系进行计量。虽然钱币不再以实际的重量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但是就制造而言,开元通宝钱的制作十分精美,无论是大小,还是轻重,都非常适宜。
开元通宝钱重新确立了钱币的制造标准及大小轻重,也就是说开元通宝钱再次统一了货币的标准,并且了新的货币体系即——通宝钱体系。此后历代各朝脱离了传统的以重量命名的五铢钱体系,而是以年号加通宝字样的“通宝钱”为替代,影响了钱币的形制、钱文模式以及士进位衡法等。
三、中国古代的大一统思想
自汉武帝颁诏铸造五铢钱始,历经七百余年,经过了西汉、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发展,五铢钱体系早已在战乱中逐渐分崩离析,其形制、大小重量业已失去了统一。但除了王莽篡汉曾一度以宝货制取代五铢钱体系外,余皆近乎沿袭五铢钱体系。但其间除了东汉、西晋早期及隋朝勉强算得上是统一王朝之外,其他时期大多是中原王朝分裂时期,由于政权林立,五铢钱实际上并无法得到统一管控。
隋末天下大乱,五铢钱失去了稳定社会局势,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在唐王朝再一次将中国统一后,在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唐高祖李渊做出了重新铸造新钱,并以通宝命名的决策。李渊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对货币进行改革,以稳固局势,减少通货膨胀,更多地目的应当是彰显其大一统的合法性并起到一定的宣扬作用。
继秦始皇、汉武帝统一货币后,李渊不得已铸造开元通宝
李渊
实际上货币也是新王朝对外宣示其更新换代、展示其新气象的窗口,秦朝的圆形方孔钱即是如此。秦始皇大费周折地统一度量衡并颁发新的货币体系,其目的不仅仅在于方便六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及货币流通,其背后真正的目的在于为其大一统所服务。
秦始皇虽以军事力量为基础兼并六国,但六国的却并没有因此而被废黜,其传统地缘势力仍旧错综复杂,地方豪强对朝廷的危险仍旧存在。因此新的中央王朝若想捍卫自己的权势,那么无疑需要对货币、文字等进行改革,以此彰显其更新换代及改元的新气象。纵观秦始皇以圆形方孔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到汉武帝五铢钱体系、再到唐高祖创开元通宝,行通宝钱体系,三者的目的皆不仅仅局限于货币一隅之地,而是试图以百姓日常生活出发控制其思想,加强其对统一王朝的认同感及归属感。
古代的国家观念是淡泊的,而家国观念则大为盛行,中央王朝的改朝换代在某些时代是急剧且频繁的,同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也因此而不断地展开着斗争。中央王朝及雄主为了服务其大统一思想,往往以货币入手进行一定的收权与更名活动。
继秦始皇、汉武帝统一货币后,李渊不得已铸造开元通宝
汉五铢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们虽名义上隶属于中央,但实际上却是各自为政,很大程度上成为了阻碍中央王朝统一政令的阻碍,是潜在的地方割据势力,为了消除这一隐患,汉景帝采取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进行削藩,不料却引起了七国之乱。汉武帝继位后,立即意识到王国的存在是其进行大一统的潜在威胁,因此下诏取消了各郡国的铸币权,并在中央成立新的铸币机构——水衡都尉,其目的不仅仅在于驱逐劣币,而更多地在于将铸币大权收归中央,削弱地方势力,并起到宣扬中央的作用。
与汉武帝相同的是,唐高祖李渊亦迫不及待地试图宣扬其。虽然隋唐的皇位更迭实际上是关陇内部权力让渡的结果,李唐王朝在一定程度上是隋朝的继续,但李唐显然在实际行动中并不这样以为,其变更五铢钱的更大目的在于彰显其更新换代的,削弱其底子里隋朝的影响。开元通宝钱,所谓开元,意即开辟新纪元,而通宝意即通行宝货,即在全世界范围内通行的宝货之意。以此作为新币的名称,其目的不言而喻。
继秦始皇、汉武帝统一货币后,李渊不得已铸造开元通宝
汉武帝
四、结语
从秦代的圆形方孔钱——秦半两,到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铜钱逐渐成为百姓日常流通的主要货币,而在魏晋南北朝乃至隋末时期,由于战乱纷纷,五铢钱体系面临着形制不一、重量不一以及通货膨胀等挑战,因此唐高祖李渊做出了开辟新纪元的决定,毅然以新的通宝钱体系取代旧有的五铢钱体系。从此中国钱币变成了十钱为一两,实行的新的十进制,开始以厘、分、钱、两的十进制体系进行计量,钱币自重不再是衡量标准。唐朝的开元通宝钱的类型共分为十二个版别。唐初发行开元通宝钱目的不仅仅在改革货币体系弊端,更在彰显更新换代的合法性及性,削弱隋朝影响,开辟王朝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