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能源管理体系申办资料
-
面议
GB/T 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国家标准已于2009年3月11日发布,于2009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国家财政部等十二部委联合下发的《万家企业低碳节能行动实施方案》要求万家企业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建立健源管理体系。鼓励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造纸、轻工、纺织、机械制造等行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2012年,已经将电子电器行业列入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试点范围。
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是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PC 242能源管理进行制定。ISO/PC 242的秘书处由美国(ANSI)、中国(SAC)、巴西(ABNT)、英国(BSI)的ISO成员合作伙伴组成。42个成员国参与了这次标准的制定,而另外的10个成员国则作为观察者。
ISO 50001正处于国际标准草案(IDS)阶段,并邀请ISO各国成员组织在5个月投票期内对标准文本进行投票和评议。如果DIS投票通过,修订的文件将会成为终的国际标准草案(FDIS)在各个ISO成员国运行。FDIS投票通过后,ISO 50001将在2011年初作为国际标准公布。
ISO 50001将帮助各种规模的企业了解各个工作流程的基准能源使用量,该标准制定旨在实施降低能耗的行动计划、实现目标和能源绩效指标,并识别、处理、和记录各种能源绩效改善机会,从而实现节约。各种全球性威胁,比如能源短缺、成本上升,以及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立法的增加,在我国,如“十二五”期间,我国确立了单位GDP能耗下降16%以及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将17%的目标,以及《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森林法》、《草原法》等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能源立法与环境立法的相继颁布和实施,都推动了该标准的制定。通过实施该标准,各种规模的企业不仅有潜力实现大幅财务节约,还可以通过声明其提升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提高他们的声誉。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万家企业加强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 [2012]3787号),对此项工作做出了部署和安排,并明确了考核、认定方式;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财政部、工信部等部委“ 能效领跑者”制度中将是否依据 GB/T 23331-2012《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建立 能源管理体系作为参与 能效 领跑者制度的前提条件,以上措施都推动了我国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 用能单位在依据 GB/T 23331-2012《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建立 能源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往往对标准中涉及到的 能源管理体系边界、范围、 能源基准、能源绩效参数等关键要点在理解上往往存在偏差。而这些关键要点的正确理解,是确保 用能单位建立的 能源管理体系全面、有效的关键。
用能单位高管理者要根据 能源管理需要,明确 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和边界(例如是在整个 用 能单位开展,还是在 用能单位的某个部门、车间开展等),从而为策划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