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浅绛彩瓷器哪里可以鉴定
-
面议
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釉上彩绘瓷——浅绛彩瓷,风行全国达半个多世纪。事过一百多年的20世纪70—80年代,国内文物商店仍大量存有此类瓷器,被统称为“大路货”。当时,各级博物馆拒其于门外,民间收藏亦少之又少。“大路货”终成“积压货”,文物店只得按类、按规格成百上千的以“统货”外销或内销。经过 20 多年,“大路货”终于日渐。以至今日,当人们重新开始研究、收藏、欣赏浅绛彩瓷时,它早已因物稀而身价百倍了。浅绛,“浅”意为轻浅,“绛”指红色。“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
程门(1833—1908年前),原名增培。字松生,号雪笠、笠道人,安徽黟县五都田段村人,是浅绛彩绘艺术的集大成者。《黟县四志·人物志》中记:“程门……幼聪慧,工书善画,作行书随意为之,有不衫不履游行自如之致。画尤精妙绝伦,凡山水、人物、花卉以至鸟、鱼、虫、兽兼擅其长。其得力于唐宋元明及国初诸大家者甚深。故所谓直到古人。咸同时名噪大江南北,赏鉴家得其片纸零嫌什袭藏之。”又张鸣坷《寒松阁谈艺琐录》中记:“程雪笠(名)门,工山水花卉,尝客景德镇画瓷器,有得一杯一碗者皆球壁视之,尝以七寸瓶画青花寒松阁图见贻。”
浅绛彩瓷,从同治、光绪到民国初约50年之间,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表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其标准工序是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
浅绛彩瓷有一大突破是在瓷画上题写作者名字,或题诗、署款兼备,这在陶瓷史上是一种创举。
"浅绛",又叫浅绛法,是中国山水画的一种技法,指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在画面的局部敷设以赭石、花青、藤黄为主色的浅谈之彩。以作主画面的辅助的设色方法。因“绛’是褚红色,且又是染以浅色,所以称为“浅绛”。以浅绛法绘画的山水画称为浅绛山水。这种以笔墨为主辅以色彩的设色特点,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陶瓷中的“浅绛彩”或“浅绛’,是借用国画的术语,指清中晚期至民国初年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白瓷胎上绘画纹饰后,再染上浅淡的赭石和极少的水绿、草绿与淡蓝等色彩的山水题器”,简称“浅绛彩”或“浅绛”。
浅绛彩绘瓷器是在粉彩瓷器的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是从粉彩器派生出来的釉上彩绘瓷器的新品种。彩料、绘画、烧制技术风格等都与粉彩瓷器有相似之处。区别在于:一、浅绛彩绘瓷器所用的黑料,被称为“粉料”。是在钴土矿中加入铅粉配制而成的。故而黑色浅而淡,仅是深灰而不是墨那样黑得发亮。似乎过于“淡雅”。酷似水墨,别有韵味。二、浅绛彩绘瓷器是将淡矾红、水绿等彩料直接在瓷胎上绘画,随意勾、点、皴、擦,敷设各种色料,故色层薄而无渲染,但放逸而自然,与纸绢绘画毫无二致。三、浅绛彩绘瓷器上的勺图稿纹样选材、设计、勾画皆由艺人立完成,能自由表达艺人的个性。也确立了个人的艺术风格。
浅绛彩鉴定方法
其次是真款识与假款识的区别。浅绛彩瓷的伪器仿器上面都有伪款和题字,但也极易在细节上露出破绽。由于浅绛彩瓷作者多数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们题款的文字书法和内容也比较考究。而作伪者书写款识无非是照葫芦画瓢,不但书法拙劣,有时连文理都不通,同时,又因时代的变迁,今天的人所写的字在书风和行笔、结体等方面也与清末民国时有明显差别;而且伪款大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似一种书体,一个模式,很像出自一人之手。尝见浅绛彩瓷的现代仿品,冒充浅绛彩瓷大家许品衡。瓶的一面绘博古图,另一面题写款识,上书:“俩席之珍,悦目赏心,可久可大,宜古宜今,图以厥象,焕然一新,为将不尽,玩古怡情。许品衡作。”且不说上面的书法软弱无力,低俗拙劣,书写上也是错字连篇,不堪入目。尤为可笑的是,竟将许品衡的“衡”写成“冲”的繁体字“ ”,这说明作伪者连起码的文字基础也不具备。其实,许品衡书法亦不同凡响,从他真器的款题上看,他的行书得力于“苏黄”,清丽流畅中有纵横跌宕之气。用其真品真款一比,伪品不辨自明。其他真器的款识也都具备那个时代的特点,有的看似随意,但均有一定的书法功底。仔细观察真器款识,可知那时人写的字及语气、格局等确与今人不同,今人煞费心机也难仿出旧时代那种气韵和神态。只要多看多比较,就会逐渐悟出一些道道,找出一些规律。
浅绛彩瓷珍品与工匠滥竽之作的区别。浅绛彩瓷的艺术魅力来源于浅绛彩瓷画师在瓷面上作画,这是文人画的艺术形式在瓷器上的再现,只有艺术水准高的作品才具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作为收藏爱好者,应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善于区分与劣品、品位高的作品与品位低的作品之间的不同,把眼睛盯在那些浅绛彩瓷画艺人的佳作上,不要良莠不分,走低层次循环的道路。在去伪存真的前提下,潜心收集艺术价值高的杰作,相信您一定会获得大的。
金品卿浅绛山水花鸟兽耳方瓶
款识:“心田宗兄仁大人清赏,品卿弟诰画于新平客次”、“黟山樵子画”、“林壑森秀,品卿补笔”、“好古”;“品卿写意”。
印文:“金氏”、“品卿”、“品卿”、“臣诰”
尺寸:H:59cm
估价RMB:600,
落槌价:98万
清瀚如款浅绛山水插屏
款识:松阴□道乙丑夏月瀚如作。
尺寸:L:16.8cm、W:25.4cm
估价RMB:15,000-20,000
落槌价:1.5万
LOT 1019
清 王凤池题跋浅绛山水兽耳大瓶
题识:一湖好水万重山,两岸银涛注碧湾,渔子舟泛林翠出,胸中久有此烟寰,丹臣王凤池评意。
钤印:丹臣
此瓶为御窑厂官窑胎,兽首瓶身威武庄重。瓶身由王少维作画,布局清新、色彩雅致,山涧沟壑意境悠长,王凤池评意题跋有如画龙点睛。合作重器,是一件的浅绛彩瓷艺术珍品。
王凤池(1824-1898),字兆木,号丹臣、敬庵,兴国州丰叶里王志村人(今阳新县浮屠镇王志村)。王凤池,才思敏捷,又擅长书画,时誉“江南才子”,清末浅绛彩绘瓷画之一。著有《福云堂诗稿》。他赋性聪慧,五岁入蒙,七岁拜师学画,17岁府试夺冠。1859年,王凤池参加乡试中得举人。1865年中进士,殿试第十二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1871年授为翰林院编修,负责起草诰敕、纂修史书、侍讲经筵。次年,提调掌院学士和掌庶常馆的行政事务。1872年家父病逝,王凤池告假辞官回乡亲孝。1875年,王凤池没有回翰林院,直接分发江右任知府。江右即饶州府时辖景德镇、上饶、鄱阳等地。王凤池到任后,正值景德镇彩瓷人才匮乏之时。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之乱。他在处理好政务之余,喜欢吟诗作画,经常到景德镇御窑厂参与瓷画创作,鼓励画师创新彩瓷技艺,与御窑厂画师金品卿、王少维商讨彩瓷绘画艺术并一起创作。此件拍品即为王少维作画王凤池题跋!
王少维(1817-1887),字廷佐,安徽泾县人,活跃于1872年至1887之间,同治、光绪年间供职于御窑厂,王少维与金品卿并称“御厂两支笔”,与程门、金品卿并称“浅绛三大家”,王少维是御窑厂在籍画师,擅人物与山水结合。其人物用笔疏简浅淡,造型严谨,形神具佳;其山水仿宋赵大年和元人山水一路,布局清新、色彩雅致,画面精美。
H: 60.2cm
RMB: 400,
落槌价:RMB 980,000
在民间交易方面,雅昌艺术论坛近代民国瓷版一直是浅绛彩瓷交易的晴雨表。今年3月,金石大家黄士陵客串所作的一对方帽筒以40万元价格成交,创下了浅绛彩瓷帽筒有史以来的高成交价格。10月份,一对定制款方帽筒在雅昌艺术论坛周末拍卖上创下了30万元的。单件浅绛彩瓷作品突破百万在今年10月份也成为现实,王少维作、王凤池题款的300件浅绛彩大瓶(图5)以120万元的成交,创下了单件浅绛彩瓷民间交易的高纪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浅绛彩瓷这朵瓷坛奇葩,终于绽放出了夺目的光彩,但和年代稍晚的新粉彩瓷器相比,其价位还很低,升值空间。假以时日,浅绛彩瓷的价位将直追新粉彩瓷甚至超过新粉彩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