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进行的辅导,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心理结合生理、心理、社会三大因素来分析导致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原因,激发其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消除厌学逃学心理和学习障碍、协调同学关系和亲子关系、心理减压、学生职业规划、青春期性心理教育、不良品行纠正与健全、性格塑造……帮助青少年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利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做出明智的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救一个人,要先救他的思维;教一个人,要教他改变心态;帮一个人,要帮他养成良好习惯;助一个人,要助他自己做完事情。改变思维和心态可以令人裂变,授人予渔可以令人立的创造,授人予鱼只会让人养成索取的习惯!这是一场心灵变革。又有多少人能够领悟?遇到贵人相助要感恩,遇到有机会学习要抓住,遇到好的建议要吸收,人的一生,就是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改变自己、才是想要的人生!
教育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就会变成一种强制的灌输,孩子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领悟不到其真谛。所以,教育孩子必从孩子本身出发,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爱孩子,再与知识和智慧联结。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教育不单单是知识的累积,更需要心灵的教育、精神人格的教育。那个剩下的东西就是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习惯,也是精神能力和心灵品质以及具有真善美的高尚人格。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颜元
正所谓:“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教育应该让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孩子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教育应该是一个引导的过程,启发孩子的立思考能力,让孩子学会质疑,学会提问与解答。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孩子从有自我意识开始就有了自尊心,孩子渴望受到关注,得到认同,这也是每个人自然的心理反应。孩子的自尊心是珍贵的礼物,教育者切勿打压和批判,而应该小心翼翼地呵护。让孩子成为有自尊的人,他才知道什么是自立和自强。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