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景德镇567老厂瓷如何鉴定真假
-
面议
1949年,郭沫若向中央人民提出生产“瓷”的建议,在周恩来主持下,“国家用瓷”很快成立,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由主持的次国家瓷器烧造。很快,我国个国营瓷厂成立,这就是的“瓷厂”,它的前身是清代御窑厂和江西瓷业总公司,所以说“567瓷”有着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在人才、技术水平、科研创新上,都达到了全国瓷器生产的高水平。
景德镇是举世的天下瓷都,千年不熄的窑火,世代不断的制瓷,培育了成千上万的能工巧匠,产生了陶瓷技艺世代相传的“陶瓷世家”。这既是景德镇的一大特色,更是瓷都屡创辉煌历史长河中又一特的文化景观。
潘匋宇(1887-1926年),字鼎钧,外号澹湖外史,画室名“古欢斋”,江西鄱阳人。曾任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国画教师。作画清淡雅丽,花鸟、人物均重神韵,从不刻意求“工”,是民国初年粉彩奠基人。“珠山八友”中的刘雨岑、程意亭、汪野亭均出自潘氏门下。
张志汤(1893-1971年),画室名“亦陶斋”,江西婺源人。1935年入浮梁陶瓷职业学校任教师,1945年在江西省立陶专工作,解放后任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桃李满天下。张氏山水画笔法工整,构图严谨,宋元名画风采,尤善画骏马,形象逼真生动,花卉画千姿百态。
王步(1989-1968年),字仁元,外号竹溪道人,晚年称陶青老人,画室名“愿闻吾过之斋”,江西丰城人。九岁时到景德镇学画青花,后在吴霭生门下仿制清代青花瓷,又在王琦影响下,学习中国画。他运用水墨画技法和“铁线描”笔法,绘制青花山水、人物、花鸟,创造了明清以来未曾得见的新风貌,可谓“”。抗战期间,他创作出一批风格特的粉彩瓷,题材有怪佛、菊花等。晚年作品笔力豪放,青花画法犹如国画泼墨,人称“青花大王”。
汪大沧(1906-1952年),字一粟,外号桃源老农,安徽黟县人,早年毕业于浮梁乙种工业窑业学校饰瓷科,以秃笔画粉彩山水,用笔简练,因常与“珠山八友”配画而名重一时。
刘希任(1906-1967年),画室名“再思轩”。自幼喜爱绘画,30年代已成名,擅长画人物,风格与王琦相近,先为南昌丽泽轩瓷庄绘瓷,抗战胜利后在南昌自设中南瓷庄,自产自销,是南昌很有成就的艺人。
潘庸秉.(1900-1961年),江西鄱阳人。1925年在北京任绘瓷技师,擅画花鸟、山水,1954年任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副所长,以研究颜色釉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