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节灯展凉山景区灯光展表演
-
面议
灯会,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一般指春节前后至元宵节时,由举办的大型的灯饰展览活动,并常常附带有一些民俗活动,传统性和地方特色。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国民间有观赏花灯的习俗。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南朝伊始,国都南京城内就举办过元宵灯会,是中国早记载的灯会。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和天下太平,张灯结彩的景况,开始从深宫禁苑、宗教场所走向民间大众,“灯火满市井”的场景颇为壮观。对此,梁简文帝萧纲、陈后主等都曾用生动的诗歌,描绘了南朝利用灯彩来增添节日气氛的社会风尚。
相传东汉顺帝时沛国丰人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五斗米道”而举行的“燃灯祭斗”仪式,要算迄今了解到的古老的原始灯会。南朝时期,国都建康(今南京)出现了举办传统元宵灯会的习俗,其盛况为全国之冠。灯会兴于唐,盛于宋,明朝时达到顶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灯会也在民族文化的孕育和滋养下逐步、娴熟起来。人民造就了灯会,灯会造福于人民。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灯会以新的胜景奇观、异彩神韵出现在海内外,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辉。
精彩纷呈的灯会以及民俗展示、戏曲表演、主题摄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点亮大同城的璀璨夜色,营造绚丽华彩的古都之美、展现大美大同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之美、历史与人文的和谐之美,让游客体验到大同古都的特魅力,尽享新春佳节喜乐祥和。
灯会的主要内容是安放在园林美景之中的各式灯彩,按不同的主题或故事内容分组陈设,每组又由若干个不同的人物或景物组成,同时有无数的串灯、灯笼、牌坊灯、工艺灯、书画灯、壁灯、脸谱灯、皮影灯、水底射灯、空中玫瑰、火树银花等作为衬托,形成了一个上下辉映、八方闪耀、色彩斑斓、眩人眼目的彩灯世界。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中国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我国古代,家家户户在元宵节当天会张灯结彩,一家人一起出去赏月、观灯、逛灯会、猜灯谜。发展至今,元宵节习俗内容丰富,如逛灯会、吃汤圆、游灯、押舟、猜灯谜等。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的欢迎。
历史上的秦淮灯会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河流域,20世纪以后主要集中在夫子庙地区,如今已扩展到“十里秦淮”东侧五里地段,核心区域包括夫子庙、瞻园、白鹭洲公园、吴敬梓故居、江南贡院、门、老门东、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及路、平江府路、瞻园路、琶琵路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