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子明浅绛彩一般价格多少
-
面议
从同治到民国前期,有姓名可考的浅绛彩瓷画师已有550多名。在中国瓷画史上,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瓷器上传承了传统中国书画的源流,使古老的陶瓷艺术焕发出新的青春,在借鉴很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按目前传世的实物资料,对浅绛彩瓷画师的构成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着重从群体性构成,方面进行了探索。
从地域分,以徽州画家为主体。不同地域的画师共同筑就了浅绛瓷画艺术的辉煌。在浅绛彩瓷画师的籍贯研究中,我们发现,以两个地区为集中。除江西本土人士之外,以古徽州人为多,成就也高。目前发现的550余人中,明确可考的徽州籍画师达50多人,富的“三大家”程门、金品卿、王少维都是安徽人。其中程门、金品卿是黟县人,王少维是泾县人。来自古徽州的画师,还有黟县的程言、程小松、汪藩、汪章、程焕文、吴友兰、汪友棠、何明谷、钱仙槎、孙朗泉、胡仲贞,休宁的有程友石、仙哉、歙县的蒋玉卿。胡夔、鲍小竺,婺源(今属江西)的俞子明、许品衡、少轩、余鸿宾、胡崑,绩溪的江炳文,太平仙源的焦佩兰、余子和,另外汪照藜、方家珍、戴裕成也是古徽州人,但详细籍贯不明。他们吸收了徽文化特别是“新安画派”的精髓,在瓷器上将“新安画派”文化发扬光大。在徽州籍画师群中,有父子,有师徒,更多的是土生土长的相亲。这个特殊的群体成为当时浅绛彩瓷器创作的中坚。相对于阵容强大的安徽籍画师,江西本土的画师队伍也蔚为大观,有籍贯南昌的罗旸谷、万子铭。熊松山、敖少泉,籍贯高安的陈子常,籍贯黎川的徐善琴,籍贯新建的藜瑛,籍贯景德镇的张青明,籍贯波阳古南的李金章、马庆云、余玉田。陈子明、徐子祥、安九氏等。除徽州籍和江西本土籍画师群外,当时还有全国各地的画师齐聚景德镇。如江苏江都的顾海林、浙江平湖的王绶章、四川的周筱松等,还有全国各地到景德镇供职的官员,他们共同把各个流派的绘画艺术带到瓷器之上,了浅绛彩瓷器百花齐放的局面。
从画派分,以新安画派为主体。浅绛彩瓷器师从其作品的流派看主要以新安画派为主体。明末清初,在安徽南部古徽州地区出现了一批画家,形成了一个画派,因古徽州在晋、唐间曾设新安郡,新安江为这里主要河流,遂称新安画派。他们主要学习古人,宗法倪瓒。他们逸笔草草,简洁淡远之画风,表现了静穆幽寂,冷峻超然之意境;题材大多以家乡的黄山、白岳作为描绘对象;他们也从民间版画艺术中吸收了概括性、装饰性的艺术特征,以笔代墨,以线条概括形象,创造出富于抽象的装饰意味;多以竭笔写山石,画作刚中带柔,枯而不燥,浑然天成。从某种情况上可以说,正是新安画派创立了浅绛彩瓷器。新安画派的画家程门——浅绛彩瓷三大名家,是浅绛彩瓷的集大成者,被视为浅绛彩绘的,诗书画皆精。他的山水画作品造诣很高,其山水取法于前辈新安四家作品,把早期新安画派的冷清气氛发展为清新淡雅,有时也追求色彩艳丽,但艳而不俗。其以前画瓷者多不取偏锋而仅以较细的勾勒手法作画,而程门则是大胆的用勾连带皴、带来更直接文人画的写意效果。用笔老辣纵横,构图开阔;除笔法外,在颜色的使用上也是传统的国画所不敢使用的。在当时的景德镇他的造诣无人可及,完全展示文人山水画中以笔墨取胜的功力。浅绛三大名家之一的金品卿也是新安画派画家,擅长浅绛山水及花鸟人物。山水除继承新安画派的精髓外亦吸收各家各派之技法。中后期浅绛彩名家之一的汪友棠(又名汪棣)也是新安派画家,曾师从程门,《黄山画人录》曾记:“汪棣字友棠,好读书,长于画,挟技游南北,人珍其画争礼之”。
浅绛彩”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其画家代表人物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典型的浅绛彩。而浅绛彩瓷中的“浅绛”,系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
浅绛彩瓷的画师大多是文人,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有些人甚至是的书画家。这些文人画师在创作浅绛彩瓷时,不仅注重瓷器的实用性,更注重其艺术性和文化内涵。他们运用自己的绘画技巧和文学修养,将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元素融入到瓷器中,创造出了具有特艺术风格的浅绛彩瓷作品。因此,浅绛彩瓷的画师通常是文人,他们的创作不仅体现了瓷器的实用性,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人的审美情趣。
晚清 王少维 山水人物浅绛琮瓶
H:29.6cm
RMB: 450,
圆口,方肩,高圈足,胎质细腻油润,四面绘画,此作山水运笔简练,色调淡雅,平淡简远,意境高古;人物衣衫古朴儒雅,与苍翠山水相映成趣,文人内心恬淡洒脱、超然物外之情,作品设色浓淡相宜,用笔轻松洒脱,尽显御窑画师雄厚笔力。
王少维,系浅绛三大家之一,御窑厂两支画笔之一。王氏浅绛远师元代黄公望笔意,山水画与程门不相上下,人物画与金氏相比更盛一筹,在浅绛三大家里,王氏作品相对较少。
古玩行是一个充满传奇的行业。一面铜镜,照一段颠沛岁月;一块美玉,锁一段啼笑姻缘:一张书法,抒一场人生感慨:卜堆瓷片,寄一则奋进箴言;一张条案,诉几多人生无奈;两枚大钱,讲一桩捡漏奇谈。得一只犀角杯,三生有幸;丢一只黄釉盘,错失百万。拍案叫绝,是一段笑谈,挥手抹去,是一曲辛酸。总是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惊喜与失落,总是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欢呼与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