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小苗,供应
-
¥0.20
种子贮藏
种子贮藏的方法通常采用搭棚层积法。即选坡度10度以下排水良好的阴山坡地,搭棚遮荫,荫蔽度在80%以上,用树枝盖棚,使棚内能接受自然雨水。在棚周围开排水沟,使其上坡水不流入棚内。棚内开沟作低厢,厢宽1m,厢长3-4m,厢距750px左右,厢间开沟。将厢中土壤挖去250px深,四周留10-375px厚的壁,成一长方形窖,中间沟窖底压平,铺垫少量沙。将收获的种子用清水选种,去掉皮壳、渣滓和瘪子,待水沥干后摊在窖底,厚75px左右,上盖纯沙或排水透气性良好的腐殖质土250px左右。
种子贮藏后要经常检查,特别是在头两个月(5-6月),需每隔3-5天检查一次,发现霉变应立即将种子淘洗后与沙混合再贮藏。在贮藏3-4月后(九月份左右),气温逐渐降低,可一个月检查一次。
水分
黄连对水分有强烈的要求,因其叶片大而多,叶面积大,蒸腾量大,需要有较多的水分补充。黄连虽有强大的须根系,但根分布较浅,如表面土壤干旱,会直接影响黄连的生长发育,尤其在幼苗时期,或初移栽的连苗,干旱会降低其成活率。因此黄连喜湿润,忌干旱,尤其喜欢较高的大气湿度。主产区年降雨量平均在1300~1700mm,相对湿度70%~90%,土壤含水量经常保持在30%以上时,黄连生长较好。但如在排水不良、积水的土壤中栽培,土壤同期不良,根系发育不正常,也会引起黄连死亡。
肥料
黄连是喜肥作物,栽培年限又长,故栽培时施用大量肥料,特别是农家肥料及肥沃的腐殖质土。恩施太山庙、利川佛宝山、利川建南镇均采用本土栽培的方法,在黄连生长期每年追施大量的有机肥、腐殖质土及其他肥料。
黄连是一味中药药材,它的味道很苦,但是它具有清热泻火、抗菌、保肝利胆的功效。因此很多农民伯伯都在种植黄连。那么黄连种植方法有哪些?黄连的品种分类有几种?大家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海拔要求
黄连大多分布在海拔1200-1800米左右的高山中,其中以海拔1400-1700米适宜栽培,而在海拔1800米左右的环境,气候寒冷,黄连的生长期较短,虽然生长缓慢种子较少,但是根茎坚实,品质较优。而在海拔低于1000米的山区环境,气温较高,黄连虽然生长较快,常常茎叶茂盛,但根茎不充实,品质差,易受病虫害侵染。
土壤要求
黄连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大多栽培在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中。这些地区的土壤大多我富含有机质的腐殖质,钾、氮元素丰富,含水量较大,而且都为pH值在5.5-6.5之间鹅微酸性土壤。
黄连对土壤的要求不高。我们建议选择富含有机物,腐殖质和松树固体的土壤。选择粘性的枯萎的黄泥或鳗鱼泥是不合适的。
种植黄连之前,请清洁公园以清理落叶,折断的树枝,杂草等,以防止病虫害扩散到土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