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珠山八友瓷器作品如何鉴定真假
-
面议
瓷器和瓷板都是瓷,“珠山八友”作画,大多画在瓷板上,少数画在瓷器上。“珠山八友”是一代绘瓷名家,他们对作画用的瓷板和瓷器选择十分严格,从不在劣质瓷上作画。民国时期的瓷,从胎釉和制作工艺上看,大体分为上、中、下三等,“珠山八友”一般都选用瓷作画,鉴别可从四方面观察:
1、民国瓷的特征:胎质细腻、釉面光洁,胎釉结合良好,硬度较高,瓷板平整,没有翘曲,釉面无疵点。因现代瓷与民国瓷相比,这些特征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还要看下面三点。
2、民国瓷均为柴窑烧制,反映在釉面上白中微灰,现代瓷为气窑或电窑烧制,釉面白而光亮。
3、民国瓷以手工制作,器形不很规正,原始痕迹较强,瓷板胎面有凹凸不平,上釉烧制后,侧光看去,可见釉下凹凸反映在釉面上的波浪纹,现代瓷无此现象。
4、在放大镜下观察,民国瓷在胎釉之间有薄薄的气泡层,现代瓷在釉面有气泡。
对胎釉的鉴定,只要仔细观察,反复比较,认真发析,是可以掌握的。但要提醒一点,现在亦见有民国老瓷板的新仿作,这些瓷板是民国遗留下来的,大多不符合瓷的特征,瓷的胎釉较差,比较容易识别。
当前在“珠山八友”瓷画的收藏圈内,入门者日见增多,这些瓷画爱好者因涉足时间短,所见实物少,知识相对缺乏,容易凭感观直觉轻率判断,听信社会种种流言,盲目从事,一不小心就会陷入误区,把膺品当真品,把真品当膺品,在真假判断中迷失方向。经多年实践的广泛接触,多方的考察了解,归纳起来,大体有六个方面引起重视。
误区之一,以框架新旧优劣论瓷画的真伪。框架是瓷画的包装物,便于瓷画悬挂或摆放,框架材质和工艺的好坏是由使用者的经济条件和文化品位所决定的。框架是可变之物,随着时空变迁,因自然或人为等因素造成损坏,更换新的框架,这是很正常的。框架虽与瓷画是一个结合的整体,但没有真伪的内在联系,老框装新画,新框装老画都可能出现。现在景德镇一些仿制者为俺人耳目,煞费苦心,去民间收集老框,用来包装仿品,蒙骗收藏者,切莫上当。
纵观“珠山八友”的作品,不管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还是竹石梅花、昆虫鱼藻,均见画艺,功力不凡,每幅作品使你百看不厌、回味无穷,让你得到美的享受,这就是“珠山八友”瓷画特的艺术魅力。所见市场各类仿品,大多画艺平庸,看上去画面花俏艳丽不见神韵,形状貌似而无灵气,给人以拘谨呆板,匠气十足的感觉,与真品差距甚远。少数精细仿作,只要仔细观察,必能找出描摹之痕迹。
在风起云涌的变革时代,改变的不仅仅是政局的变换,海派绘画的,思想的激荡。在珠山,也有一群人,他们打破了延续600余年出样,景德镇定烧的规律。他们吸取了传统绘画、海派绘画、以及西洋绘画。融古铸今,诞生了以珠山八友为首的景德镇制瓷的新风貌,新气象。珠山八友在民国时期景德镇制瓷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下面是近些年珠山八友瓷板相关拍卖记录(Artron数据)请参考
王锡良 牡丹庭院瓷板画---估价26.00到26.00万---成交价:RMB29.90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5日
程意亭 松鹤延年瓷板画---估价50.00到50.00万---成交价:RMB57.50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5日
田鹤仙 月影梅花瓷板画---估价55.00到55.00万---成交价:RMB63.25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5日
吴冠中 1995年作 手绘江南万---估价10.00到15.00万---成交价:RMB17.25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4日
王大凡 人物故事十二生肖瓷板画---估价480.00到480.00万---成交价:RMB575.00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5日
程意亭 松鹤延年瓷板画---估价50.00到50.00万---成交价:RMB57.50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5日
王步 青花欢天喜地瓷板画 (四件---估价120.00到120.00万---成交价:RMB138.00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5日
御窑厂实则上在道光时代,就显出了它衰败的迹象,清代的瑰宝级产品,几乎都在道光前就完成了。咸丰年间,太平军打入景德镇,在御窑厂烧了一把大火几乎把御窑厂击败,1910年成立的江西瓷业公司和1920年成立的“瓷业美术研究社”,都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1928年初,景德镇的“红店佬”画人物的王琦、王大凡,画山水的汪野亭,画雪景的何许人,画鱼藻的邓碧珊,画花鸟的程意亭、毕伯涛、刘雨岑,“取花好月圆,人寿年丰之意”“月圆会”,雅称“珠山八友”。后有徐仲南、田鹤仙加入,故“珠山八友”又有十君子一说。
综上所述,“珠山八友”之所以区别于传统的艺人,就在于他们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书卷气。在陶瓷绘画上构成诗、书、画、印的东方文化的特质。几乎所有的“珠山八友”成员,对中国陶瓷都有特殊的贡献。王琦的“西法头子”在光影效果上就是。王大凡发明的“落地粉彩”技法,使粉彩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邓碧珊的“九宫格”画瓷像肖像,不仅准确,而且提高了画家的效率。何许人的雪景山水,在何许人之前中国陶瓷还没有雪景山水。徐仲南“乱而不乱,齐而不齐”的徐氏画竹法。田鹤仙“远处梅枝梅干虚谈,近处梅枝梅干浓重”的“虚实画梅衬托法”。刘雨岑的“水落碧桃花”。程意亭的没骨与勾勒,以写意开局,以工笔收场,对后代中国粉彩艺术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