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尺寸 大清铜币 欢迎来电了解
-
¥88888.00
此展品为近代文物。此枚银币为袁世凯高缨像洪宪飞龙银币,银币为库平七钱二分银币的规格,成色高,含银量为90%。正面为袁世凯九分脸正面及胸像,面部稍左侧,袁世凯身着大元帅服,头戴鹭羽冠,胸前佩戴大。背面为飞龙,上面镌“”,下面镌“洪宪”,制作精美。该币纪念币是近代民国时期官铸机制人物纪念银币。也是中国近代机制银币中的。现收藏于上海市银行博物馆。
广东省造双龙寿字光绪元宝一枚,此币铸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初,为纪念慈禧七十寿辰而铸。张炯伯在《广东省造银币》一文中写道:“惟本品因未纪年,殊难遽断,然观其图案,谐作福寿,环绕双龙,幕无英文,意含颂祝,大异常制。由此以推,成为纪念币之一种,专铸以祝慈禧太后七旬万寿者也。”
光绪元宝是清朝光绪年间流通的货币之一。由湖北两广总督张之洞率先引进英国铸币机器铸造银元和铜元,之后各省纷纷仿效。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户部,地方省所铸铜元,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
光绪元宝是大清光绪年流通大面值货币,是我国首批引进海外技术的印发流通货币,对于现今也蕴藏了一定历史意义。安徽铜元局铸造的铜元中,为珍贵的,当属大名鼎鼎的“安徽方孔十文”(安徽省造光绪元宝方孔十文铜元)“安徽省造光绪元宝五文铜元“安徽方孔十文”铸量更小,是“中国铜元十珍”之一。
清代银币、纸钞、铜币并行,至嘉庆年间发行新式银元,而光绪年间铸行金、银币更多。洋务运动也影响到铸币业,两广总督张之洞曾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委托使英大臣在英国订购全套造币机器,并在广东钱局首铸机制银元和铜元。其后,各省纷纷仿效,购制国外机械铸造银、铜元。包括广东钱局在内,许多造币机均订购自的英国伦敦伯明翰造币有限公司。英国大工业的介入,使银币也沾染上西方色彩。钱币正面鲜然可见满汉文化的融合,而钱背却明确标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
乾隆通宝是乾隆时期的流通货币, 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里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国策略,创造了封建社会里后一个辉煌盛世,之后民间便盛传佩带“乾隆通宝”铜钱可驱灾,又因乾隆二字谐音“钱隆”而备受后世藏家所喜爱的钱币。
该钱币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背面的满文比较复杂,上面有很详细的价格和钱币拓片。乾隆通宝钱径约25毫米,重约3g。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 [1] 。币种与不同时期形状与大小也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