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区主要除跳蚤公司除跳蚤服务
-
¥400.00
综合防治要求因地因时制宜。由于中国各地的生物地理环境不同,害虫发生时期和危害频率不同,管理技术不同,各地选择的主要内容是不一致的。综合防治措施的选择大致有以下四个原则:
1.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其他措施
主要着眼点是如何合理使用农药,通过若干辅助措施,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和使用面积,降低成本,提高防治效果。
(1)利用光或其他引诱手段,将害虫集中在较小的面积内,进行施药防治,以减少施药面积。
(2)把化学农药用在害虫为害的关键时期和害虫发生的高峰期,其他非关键时期以及大量发生的前峰和后峰则采取其他措施抑制。同时有几种害虫发生时,用其他措施可以防治的虫类,尽可能不用化学农药把化学农药的使用限制在关键时期的主要防治对象
(3)根据某些害虫开始发生在点片的特点,采用点片施药,把害虫消灭在扩散之前,做到有的放矢地把农药用在要害地区。
(4)采用混用方式,某些化学农药可以一些植物性杀虫剂合用,特别是对于那些对某种化学杀虫剂有抗性的虫类,混用后可增加杀虫效力。化学农药与微生物制剂合用,可降低害虫耐药性或抗病力,也可同时兼治其他害虫。这些措施都可以达到减少施药量的目的。
化学防治的方法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是应用化学农药来防治害虫、害螨、病原菌、鼠类等有害生物,保护人群健康的一类防治方法。化学防治的物质基础是各类农药和施药器械,主要宗旨是尽量发挥农药的潜能,保护城市园林生态环境,防治卫生害虫等。化学防治一直是害虫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化学防治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到,所以要求使用者特别是从事化学防治研究和应用的人员应改进化学防治,减少或消除不良影响。实际上,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对环境友善的化学防治药剂和使用技术的研究。有时,人们往往忽视了化学防治在重视环境方面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或把化学防治取得的对环境友善的结果归于其他的防治方法。
生物(源)农药的开发与利用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生物农药由于对环境的安全系数较高,备受人们的重视,许多科技工作者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微生物农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菌种的改良与筛选、剂型与使用技术的改进、菌种资源的收集与保存等方面。从植物当中发现新的农药模板,人工仿照合成或改造后合成也是开发环境友好型农药的途径之一。杀虫药剂对靶标生物的毒力通常是在实验室内用标准的试虫实验得出的。在严格的条件控制下,测定一个杀虫药剂对试虫的毒力大小的过程,称为生物测定。也可以通过生物测定来比较不同药剂对同一受试生物的毒力大小,或者不同生物或种群(品系)对同一药剂品种的敏感度的高低。生物测定结果可以用于害虫防治时的参考,但是不能把实验室的生物测定数据直接用于害虫防治。常用的杀虫药剂毒力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几种
1.致死中量(LD0)
在一定的观察时间内,受试生物死亡一半需要的杀虫药剂量。单位为g/g、g/头等。
2.致死中浓度(LC0)
在一定的观察时间内,受试生物死亡一半需要的杀虫药剂浓度。单位为mg/L、g/m2等。
乳油是液体制剂,是由原药、溶剂、乳化剂、稳定剂、物性改良剂等经溶化、混合等制成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浓厚溶液。加水稀释可自行乳化形成不透明的乳剂。
乳油的乳化性是其重要的物理性能,一般要求加水乳化后至少保持2h内稳定。乳化性能差容易造成药害和降低防治效果。乳油加工成本低,任何固体、液体或处于中间形态的原药只要能溶于有机溶剂都可以加工成乳油。乳油稀释、喷洒方便,药效高,防治成本也低。但是,乳油中含有大量有机溶剂,所以在加工、包装、运输、储存等过程中需要注意防火,而且乳油的流通费用也比较高。另外,乳油中的有机溶剂多为二甲苯等有毒品,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
杀虫药剂的类型比较多,除了大家熟知的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四大类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类型,如新烟碱类的药剂,吡虫啉、昆虫生长调节剂类的苯基硫脲类药剂、大环内酯类药物阿维菌素、含氟的药剂氟虫腈等。以下介绍常用的3类药剂。
1.有机磷类杀虫剂
有机磷类杀虫剂是国内外使用广泛、用量大的一类杀虫剂。有机磷类杀虫剂品种繁多,各品种之间的性能也千差万别,但综合起来有如下特点:
(1)杀虫谱较宽,应用范围广
目前常用的有机磷类杀虫剂可以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等多种卫生害虫及畜、禽体外寄生虫
(2)作用方式多样化,可满足多方面需要
大多数有机磷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有些品种具有内吸作用或渗透作用,施用方便且不伤害天敌,个别品种具有熏蒸作用,有些品种还具有杀螨、杀线虫等作用。有些低毒品种还可用于防治仓储害虫
(3)毒性较高,使用时应注意安全
大多数有机磷类杀虫剂对人、畜毒性偏高,有些品种属于剧毒。使用时应注意安全。
人类自古以来就会利用捕食性天敌捕食有害生物达到防治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捕食性天敌较其猎物体形大,它们捕获吞噬猎物的肉体或吸食其体液,使得猎物死亡。
自然界中有许多捕食鼠类的动物,如狐狸、黄鼬、野猫、猛禽和蛇等。在一般情况下,天敌对鼠的数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当鼠患大发生时,天敌的繁殖能力远低于鼠类,故天敌的作用会相当微弱。另外,鼠类有许多逃避天敌捕获的本领,所以不能单纯依靠天敌作为灭鼠的主要手段。
热带和温带地区有许多小型鱼类能够在水中取食蚊类幼虫。柳条鱼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能够较为有效地防治蚊虫的鱼类,这种鱼易于培养和运输,可耐受较大范围水温、含盐量的变化,且能耐受适量的有机物污染,能够防治多种环境下的蚊类幼虫,便宜、易行、实用。某些国家在蓄水区用食草鱼防治蚊类幼虫也非常有效。在中国,稻田养鱼防治蚊虫占首要地位,主要以鲤鱼为主,其次为鲫鱼,或两者混合放养,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