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籽,药用黄连,价格
-
¥0.20
芽的生长发育
黄连芽有两种,即混合芽和叶芽。混合芽生长于根茎每个分枝之者称为顶芽,在顶芽基部可看到侧生混合芽,与顶芽呈45~90°角。混合芽圆形,外被鳞叶7~9片,剥出鳞片,可明显看到穗原始体和叶原始体,早春发育成花苔和新枝。叶芽又称枝芽,着生与地下根茎上距土表1~4cm处,紧贴在根茎上并与其平行(扁圆尖形)。剥去5~6片鳞叶,可见到3~4片佛手状叶原始体,又有饱满叶芽与瘦小叶芽之分,早春萌动后长出短茎,在茎丛生4~5片叶。
瘦小叶芽一般不出土,只有个别长出细枝,出土后发出1~2片小叶。芽的多少与饱满程度是黄连产量的决定因素,与土壤肥力及田间管理措施有密切关系,肥沃的土壤黄连分化的芽多;如隐蔽度太大,或覆盖土层过深,混合芽相应减少。一般随着黄连生长年限增加,芽也相应增加,栽培第6年亮棚后,强光抑制芽的生长。
黄连生长各个阶段对各种肥料的要求不同,氮肥能促进茎叶生长,有提苗作用,故在育苗期及移栽后应多施氮肥;磷钾肥对提高结实率及根茎充实有很大作用,故生长后期尤其在抽苔结种前后应结合使用磷钾肥料作底肥及冬季追肥,性有机肥及化肥多用作春季及种子采收后追肥。生长期中缺磷、硫时叶子萎蔫;缺氮时小檗碱含量减少,施石灰能增加折干率。
以上都是关于,如何培育中药黄连苗,及黄连的种植方法的介绍。
为“三农”创业插上“金翅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能忽略农村、农业、农民。三农创业无论多难也能成功。多彩的叶,艳丽的菜花,让人心情愉悦,目不暇接。
黄连移栽后,会出现一些死苗,因此要适时补苗。
苗期黄连宜每2个月栽培除草一次,移栽后可每4个月除草一次。
苗期间伐后每亩地施稀释农家肥2吨,秋九月每亩地施牛粪200公斤。移栽两个月后,再次施用稀释的农家肥,当年秋季和次年春秋也施用追肥。肥料的用量每次都可以增加。
黄连在移栽初期应保持80%的郁闭度,然后每年减少10%的郁闭度。在黄连生长的全过程中,要注意调节光照条件,黄连的正常生长。
黄连的收获通常在深秋降雪前进行。收割时,把整株植物挖出来,留下新鲜的根。直接烘干时,应注意火力适中,勤转,待水分蒸发几乎完成时,除去多余杂质,其余可留作药材。
以上是黄连的栽培技术和管理要点。黄连生长缓慢,可与其他作物套种,经济效益可观。想种植黄连的朋友一定要掌握以上种植技术和管理要点,希望以上内容能给农民带来帮助
云连:多选择林间栽培,透光度以30%为宜。地上枯枝落叶烧灰作肥, 耕深约25厘米,充分风化。栽种前再翻1次,结合耕地亩施腐殖土5000公斤 ,草木灰250公斤。依地势作畦,畦宽1.3米左右,畦沟要直,以利排水。 坡度大的应做成梯田。
2、移栽田 选地:与育苗相同。
整地:(1)生荒栽连 砍山:于栽种当年2-3月或上年9-10月,把树木 杂草全部砍、铲干净。木材可做棚材。熏土:选晴天将表土7-10厘米的腐殖 质土挖起,用土块拌和落叶、杂草等点火焚烧,保持暗火烟熏,见明火即加 土。经数日,火灭土冷后翻堆。如腐殖质层厚,只将地表腐殖土挖松,不必 熏土,即为“本土栽连”;翻地:深至不动底土层为限。遇有树根,宿根性 杂草,拣净,耙细整平;做畦,一般畦宽以桩距减畦沟宽为准,以横桩 位于畦的中间做畦,畦沟宽一般不少于33厘米,深15厘米左右。每畦两端需 开横沟,以便排水。铺土:把熏好的土或腐殖土铺在畦上,厚15-20 厘米。 栽种前把熏土耙细,拣净草根、石块等,畦面成弓形。(2)林间栽连 选地 与育苗相同,整地与生荒地栽连相同,可因地制宜做畦和选用铺熏土、腐殖 质土或原土栽连。(3)熟地栽连,整地前亩施厩肥或堆肥4000-6000公斤, 深翻20厘米,耙细做畦,其方法与生荒地栽连相同。
温度要求
黄连耐寒力强,性喜高寒冷凉的气候,不耐高温炎热气候,它的叶片能在霜雪环境变差常绿状态。它能耐零下10度的低温,在零下6度叶片能常绿,零下5度植株处于休眠状态,在50度以上,植株开始萌发新叶,10度时,新叶生长极快,而当温度25度,新叶生长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