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银元,大家是不是一下子想到了“袁大头”。其实,银元在中国早有流通。
外国银元是自明代就已流入中国的,大的功臣还是郑和。至清代更加普遍,流通地区也自东南沿海逐渐深入内地。清代人把外国流入的银铸币称为洋钱,到19世纪时,通行的是西班牙银元和墨西哥立后铸造的鹰洋。
初,清廷规定“大清银币”由湖北、南京两个造币厂铸造,预定于十月发行。造币总厂还根据《币制则例》规定,于宣统二年(1910)试制以圆为单位的大清银币一套。宣统三年(1911)又重新制模,试制大清银币,主币的蟠龙图案版别很多,计有长须龙、短须龙、大尾龙、反龙、曲须龙及签字版等版别。
由于辛亥革命爆发,清迅速覆亡,所铸银币没有来得及正式发行,仅以军饷形式少量流入市面。故直到清代灭亡,只有各省自铸的银元,而没有真正发行成色、重量都符合标准的全国统一铸造的银币。
货币是一个国家历史中组成的重要部分,就其特定的历史时期在钱币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代表着近代中国的货币文化,反映了我国近代历史、经济、金融的兴衰和沧桑,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明治银元品相较好,文精美,字口深,非常适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