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东县何朝宗德化白瓷观音像款识真品图片
-
面议
何朝宗(1522-1600年),又名何来,明代瓷塑家。江西临川人,生于福建省德化县,浔中镇隆泰后所村人。 先祖何昆源,号德辉,先在江西军伍任职,明洪武七年(1374年),调泉州右卫所,旋升右营旗官。洪武十七年,奉命拨军到德化隆泰社厚苏村(即今后所)屯垦定居。何朝宗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间。
何朝宗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间。自幼受环境熏陶,喜爱瓷塑工艺,拜当地艺人为师。早年为宫庙泥塑各种神仙佛像,如德化碧象岩的观音、下尾宫的大使、程田寺的善才、东岳庙的小鬼,形象逼真。这些泥塑有的保留至清末和民国时代。他的瓷塑作品,吸收泥塑、木雕和石刻造像的各种技法,结合瓷土特性,博取各家之长,形成一格的“何派”艺术。他所塑造的各种古佛神仙,发挥传统雕塑“传神写意”的长处,微妙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富有神韵。在注意人物内在表现的同时,着意外表的衣纹刻划,线条清晰、简洁、潇洒,多变化,柔媚流畅,翻转自然,圆劲有力。塑造的形象既有共同特征,又有不同个性,形神兼备,富有艺术魁力。善瓷塑,长于佛教人物,现存带有他名款的观音、达摩瓷塑像以德化窑作品居多。其观音像有大小、坐立及旁有童男童女等多种形式,而达摩像仅有坐立两种形式。有《渡海达摩》等传世,塑像表现了达摩渡海时身着长袍,拱手胸前,双目圆睁,长耳下垂,赤足,立于海浪之上,形象准确,生动传神。
古代民窑之一,以烧白瓷著称,窑址在今福建省德化县。宋元时已烧制青白瓷,明代主烧白瓷。其制品以人物塑像为,如达摩、观音等,此外还有炉、尊、壶、乐器等器型,均名传于世。德化窑的瓷质,胎、釉浑然一体,色泽光润明亮,如脂似玉,洁白之中又闪牙黄,被称为“象牙白”、“猪油白”,为当时中国白瓷之代表。清代德化窑继续烧制白瓷,但产品以日用器皿为主,诸如梅花杯、八仙杯、花瓶、文具,釉色白中透青。此外,德化窑还烧制青花和五彩器。德化窑白瓷曾大量到日本、印度、伊朗、埃及及欧洲等国家,法国人称之为“中国白”、“鹅绒白”。
仿品一般为模型注浆后分段安装而成,判定时应注意:由于采用注浆成型工艺,故器内会出现瓷浆流动纹路,一般成垂直状,且胎体薄而轻,釉呈奶白色,用放大镜观察一般有气泡,无真品腴润悦目之特征。
在同一纹式同一对称物体上,造型往往千篇一律,尤如印刷制品,给人之感觉是过于规整、死板、毫无生机。真品则为手工捏塑堆贴。在捏界面处一般都留有手工捏制的痕迹。对同一纹式同一对称物体造型仔细观察时,一般都有细微变化,正是这种微小的差异,它既能反映出作品的真实性,同时也更显示其自然和灵气。
此尊德化渡海观音法相慈祥,清雅静穆。其宽额丰颐,双目低垂,眉间白毫,福耳垂挂,头微左倾,发髻高盘,簪头作如意云形。观音上身袒胸饰莲花璎珞,下身衣褶辗转自若,双手拱藏袖中,衣袂翩翩,并跣足踏一宝瓶,瓶中莲花于波涛汹涌中时隐时现。整体线条流畅,飘逸柔美,动静相兼。釉色莹亮温润呈象牙白,像背钤有方形阴文篆书「何朝宗印」四字。
古玩收藏圈又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7月3日在中贸圣佳2023春拍专场,一尊何朝宗制蒲团达摩坐像拍出1207.5万人民币的,再现拍品,可喜可贺!
网传该作品由一买家在莆田民间以数百元的购得,更是引发了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