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公分臭椿价格千头椿
-
¥220.00
臭椿树一般用播种繁殖。当翅国成熟时连小枝一起剪下,晒干去杂后干藏,发芽力可保持2年。播前用40℃温水浸种一昼夜,可提前5~6天发芽。播种量每亩5~8kg,条播行距25~40cm,覆土1~1.5cm,发芽率可达85%。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9~15℃,一般在三月上旬至四月下旬进行播种。一年生苗高达60~100cm,地际直径0.5~1.5cm。此外,还可用分蘗及根插繁殖。作为行道树用的大苗,要求主干通直而分枝点高。一般可在育苗的第二年春进行平茬,以后要及时摘除侧芽,使主干不断延伸,到达定干高度后再让发侧枝养成树冠。春季移栽要待苗木上部壮芽膨大呈球状时进行,并要适当深栽。
臭椿树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树皮黄灰色,光滑。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长45-60厘米;小叶13-镰刀状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2.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偏斜,全缘,在基部两侧各有1-2粗齿,幼时被微柔毛,小叶柄很短。花小,杂性;圆锥花序生于枝顶之叶腋。翅果长3-4厘米,宽7-8毫米,红褐色,具1颗种子。产台湾;多见于北部高山森林中。大果臭椿小枝粗状,紫红色,,密布白色皮孔。叶柄基部常紫红色,稍上部具紫红点;小叶片薄革质,长9-15厘米,宽3.5-6厘米,,基部阔楔形或稍带圆形。翅果长5-7厘米,宽1.4-1.8厘米。
臭椿又名椿树、白椿,属科,为用材树种。臭椿属深根性树种,主根明显,侧根发达,喜光、耐寒,耐旱、耐瘠薄;繁殖容易,病虫害少,适应性强,对微酸性、中性和石灰土壤都能适应,木材具有多种用途,是石灰岩山区的造林选锋树种。太行山石质山区的阳坡、半阳坡及村落有较大数量的自然零星分布;但人工规模育苗、成片造林较少。近两年随着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的实施,利用臭椿在干旱石灰岩山区造林引起了人们高度重视。
选择20~30a生健壮母树采种,9—10月翅果成熟时连小枝一起剪下,翻晒4~5d,干燥净种后用干藏法贮存。要求选用纯度为85~发芽率干粒重28g以上的带翅种子。播种前先去种翅(不去翅也可),用40℃温水泡浸一昼夜,捞出后在湿暖向阳处盖草帘催芽,每天用水冲1~2次,春天一般催芽lOd左右。
臭椿喜光,造林密度不宜过大。要根据林种、立地条件灵活掌握。在井陉县提出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主要造林模式”中,把臭椿树列入了坡度在25℃以上的退耕地和宜林荒山造林地类中,这类地一般立地条件较差,土壤瘠薄干旱,造林难度较大,造林目的以保持水土为主,栽植密度采用两种方式, 乔灌混交林:每公顷900~1200株臭椿、1275~900株灌木,带状混交,水平阶内栽植臭椿,鱼鳞坑内栽植灌木。 臭椿纯林每公顷1800株。 幼林抚育。主要包括松土锄草、扩穴培土、踩穴、清淤、抹芽修枝等工作。
香椿与臭椿的区别 香椿和臭椿都是为人们所熟悉的园林植物,虽然名字相似,外形相近,却是不同科属的植物。 香椿,楝科植物。树皮条片状剥裂;偶数羽状复叶,叶全缘,有香气;种子一端有长翅;耐水湿。香椿嫩芽营养丰富,可作蔬食,如“香椿炒鸡蛋”等传统菜肴。 臭椿,科植物。树皮不裂;奇数羽状复叶,近基部有1-2对粗齿,齿端有臭腺点;种子位于翅果中部;不耐水湿。
红叶椿与臭椿进行嫁接,先是降低了成本。由于臭椿易繁殖,因此,在拥有少量红叶椿时,便能进行大量繁殖。其次,采用高接换头的方法,可缩短其成材时间,加快繁殖速度,将这一的彩叶树种尽快应用到园林绿化中去。 嫁接时间:红叶椿对嫁接时间要求不严,春夏秋三季均可。
石灰岩地区的造林树 并不是每一种土壤都适合每一种树的生长,对于石灰岩土质而言,选择椿树作为造林树那就是佳的。因为其就适宜在这种土壤中生长,从而起到造林绿化应有的效果。据悉椿树全身是宝,其树干可以农具用的车辆,而其叶子还能喂椿蚕,据悉树皮树根什么的还有利湿的效果。其自行繁殖能力很强,所以种一棵往往只有种子掉落的地方,即使是石头缝里,或是墙缝里,其有时都能努力生长起来,也称为杂草树。
经济与环保价值 提到椿树的木材应用,我们看到树就可以知道,树干粗壮且直。在建筑与家具行业是原料木材。因为价格较低,纯实木打造的家具非常环保。正是因为可用于特定土壤地区的造林,因此具有较高的环保价值。栽种椿树,既可以造林降温改善环境,,还能做水质与土壤的治理用树,还具备较强抗烟降尘做用,所以被用于街道树和环保中。而生长成材的树木砍伐使用还能制作家具,所以其经济性价值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