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清宣统年制瓷器私下交易
-
面议
在气息奄奄的清朝末年,出现这样的情况,确乎是一种回光返照。宣统民窑器在传世品中出现较少,这并不定是烧造得少,宣统朝距近代仅一步之遥。烧造虽仅三年,但距今时间近,损毁程度不致太高,因而必定有许多器物存世,由于许多瓷器不落款,所以在鉴定中可能被划归光绪或民国。
以“大清宣统年制”六字楷款居多,也有六字篆款。有的书青花款,也有红彩、赭彩、黑彩款。凡青花款均为楷款,双直行六字,字体清秀工整。宣统时期还有部分纪年款器,有的书“宣统二年继世堂”,有的书“宣统庚戌宜春堂”、“宣统己酉宜春堂”(后者为宣统元年、前者为宣统二年),还有一种普通民窑供器,这些都是宣统青花瓷的断代标准器。另外还有一些祭器,有的写明“坤宁宫祭器”字样,显然是的祭器。此外在许多浅绛彩瓷板和器物上,有不少本朝(前朝光绪更多)的纪年落款。
青花矾红彩云蝠直颈瓶,清宣统,高33.5cm,口径7.8cm,足径15cm。清宫旧藏。
瓶小口,直颈,圆腹,圈足。外壁以青花矾红彩装饰。以青料描绘祥云,以矾红彩描绘蝙蝠。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宣统年制”六字双行款。
红彩蝙蝠是清代瓷器上常见的吉祥纹饰之一,因“红蝠”谐音“洪福”,故寓意吉祥。而红蝠与祥云相配,则象征洪福齐天。
冬青釉凸花八卦纹琮式瓶,清宣统,高27.7cm,口径9cm,足径10.7cm。清宫旧藏。
瓶仿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造型,小口,方腹,圈足。通体施冬青釉,外壁四面均凸雕八卦纹。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宣统年制”六字双行款。
此琮式瓶造型古朴典雅,应属宣统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为宫廷烧造的陈设用瓷。
宣统 青花缠枝莲纹大碗
参考价: RMB 80,
成交价: RMB 176,000
年代: 清宣统
尺寸: 44cm
创作年代: 清宣统
钤印: 大清宣统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宣统本朝
碗形硕大周正。碗内素白,外壁满绘回纹、缠枝莲纹、莲瓣纹等纹饰,青花浓艳,绘画。底落六字楷书款,是宣统时期少见的官窑大器。
清宣统 粉彩云蝠纹赏瓶
参考价: RMB 60,000-80,000
成交价: RMB 134,400
年代: 清宣统
尺寸: 高38.8cm
创作年代: 清宣统
钤印: “大清宣统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宣统本朝
撇口,长颈,圆腹,圈足,为清代赏瓶的标准造型。口沿、肩部、颈部分别绘如意云头纹及寿字纹、莲瓣纹,颈部和腹部主题纹样满绘云蝠纹,构图繁密,纹样精细,色彩明丽。底落“大清宣统年制”红彩楷书款,为官窑传统品种。宣统朝的官窑器在造型亦或品种方面,均沿袭光绪旧制,虽产量较之光绪时期大为减少,但制作却更加精细,此瓶即为一件代表作品。
器物纹饰装饰工艺以彩绘为主,内容传统,画工细腻。青花色调明艳青翠。白釉瓷器胎体轻薄,仅用金彩或青花边线或简单碎花装饰。官窑器以“大清宣统年制”双行六字无圈青花楷书款为主,少有篆书款,字体瘦长,笔法有力,十分工整,青花色泽蓝艳,也有红彩、黑彩款。一些祭器有“坤宁宫祭器”字样。部分民窑瓷器上有纪年款,但数量十分。
宣统瓷器收藏作为理财手段,具体由专 业人士操作,在操作正确无误的情况下,尚且难免受到社会经济环境和供需要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回报预期无法兑现,更何况不具有专 业鉴赏知识,对市场操作认识肤浅的爱好者,参与买卖宣统瓷器操作失误的风险就尤其明显了套利的风险。客观地讲,古玩市场毕竟是一个不健全、有待完善的交易市场。买与卖者之间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地交易较大程度上都要看参与者对市场的参与和认知程度。
宣德仿哥窑釉色通常呈现淡黄 色、灰白色(月白色),釉面略带油腻感,釉表虽有同于白釉的桔皮皱纹,但与宋代哥窑釉面特 有的酥油光皱绝非相同。胎质疏松,色灰黄,没有\"紫口铁\"特征,口沿不呈现\"紫口\"现象,底呈酱紫色,不过不是胎体本 色所致,而是涂抹了一层酱紫铀。多数器物开片只能呈现一种颜色的片纹,也有些器物呈现金丝铁线,颜色通常黑中闪红,铁线较多,金丝较少,纹路僵直,纹片大小分布不均匀,纹路微微闪黑或者闪黄,颜色浅淡。气泡特征具有宣德时期瓷器的特征。
清宣统朝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这一时期的瓷器既有前朝烧造制作风格又具有现代瓷的特征。清宣统民窑粉彩器物中有许多不署款识的器物,因宣统一朝为期较短,民窑粉彩器特征与光绪或民 国时无太大的区别,因此在鉴定这类无款瓷时,人们易把它们归入光绪或民 国器物中。清宣统历史虽短,却仍在烧制官窑瓷器,据《清档》载:宣统二年,为东西陵烧造供器豆、爵、罐、盘、碗一批,多为白釉素瓷,可惜品种有限,数量较少,故传世品不多,甚为珍 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