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全新吻兽颜色规格多样,飞檐
-
面议
在殿顶翘起的戗脊上安放着仙人和各种小兽,称"戗兽",其数目与种类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小兽越多,建筑级别越高,常见为9、7、5、3不等,均为奇数。雍和宫各大殿上的小兽以法轮殿和万福阁为,均为7个,因此二殿系寺院的中心建筑,小兽的数量是随着宫殿等级的抬升而逐渐增加的。
亦称大吻,即殿宇顶上正脊两端的吻兽,一般是龙头形,张大口衔住脊端,故又称吞脊兽。屋顶正脊,两个坡顶相交而产生正脊,相交处必然不会十分严密,为了使屋顶两个面的瓦件相交妥贴,不致漏水,在脊的位置上就需要加砖瓦封口,结果是高出屋面,有碍观瞻。于是古人想到在这些高出的脊上做出各种装饰,如动物、植物,以及后来形成的鸱吻,美观又实用。这个鸱吻也是很有讲究的,明清时它荣升为龙之九子之一,性格“好望好吞”。好张望使他往屋顶上爬,好吞噬使他张口咬着屋脊,工匠一剑就把他牢牢钉在屋顶,一旦打雷着火,可喷水。
殿宇顶上除正脊外,还有垂脊。垂脊上的吻兽名称较多,除叫垂脊吻外,还叫屋脊走兽,檐角走兽,仙人走兽等。檐角前面的一个叫“骑凤仙人”,也叫“仙人骑鸡”。它的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块瓦件。在未形成“仙人骑鸡”这一造型之前,是用一个大长钉来固定的。传说齐国国君在一次作战中失败,来到一条大河岸边,走头无路,后边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突然,一只大鸟飞到眼前,他急忙骑上大鸟,渡过大河,。古人把它放在建筑脊端,也表示骑凤飞行,。
北京故宫的金銮宝殿(太和殿),是封建帝王的朝廷,故小兽多。金銮殿是“庑殿”式建筑,有1条正脊,8条垂脊,4条围脊,总共有13条殿脊。吻兽坐落在殿脊之上,在正脊两端有正吻2只,因它口衔正脊,又俗称吞脊兽。在大殿的每条垂脊上,各施垂兽1只,8条脊就有8只。在垂兽前面是1行跑兽,从前到后,前面的是一个骑凤仙人,然后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共计10只。8条垂脊就有80只。此外,在每条围脊的两端还各有合角吻兽2只,4条围脊共8只。这样加起来,就有大小吻兽106只了。如果再把每个殿角角梁上面的套兽算进去,那就共有114只吻兽了。而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地位仅次于太和殿,檐角的小兽为9个。坤宁宫原是皇后的寝宫,小兽为7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小兽又减为5个。有些配殿,仅有1个。古代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易燃。传说这些小兽能避火。由于神化动物的装饰,使帝王的宫殿成为一座仙阁神宫。
天马:
意为神马。汉朝时,对来自西域良马的统称。状如马,能日行千里,追风逐日,凌空照地,是人们心目中的神马。汉朝时,对西域的良马称为天马,天马又是尊贵的象征。"天马行空,往来",将其形象用于殿脊之上,有种傲视群雄,开拓疆土的气势。
龙文化的延伸由“观念”——龙的传人、龙的崇拜,到龙的服装、装饰器皿和用具,到传统建筑上的"避邪物",可以说,文化涉及到哪里,龙文化就延伸到哪里。因此,在古建筑中更少不了龙的文化。尤其是在传统建筑上的雕塑装饰物上。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