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棘种子市场
-
面议
形态特征编辑
小灌木,高1-3米;多分枝。枝细长,幼枝灰褐色,明显有棱,被丁字毛。羽状复叶长3.5-6厘米;叶柄长1-1.5厘米,被平贴丁字毛,叶轴上面扁平;托叶小,狭三角形,长约1毫米,早落;小叶(2-)3-5对,对生,椭圆形、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2.5厘米,宽0.5-1.1(-1.5)厘米,先端圆或微凹,有小尖头,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两面有白色丁字毛,有时上面毛脱落;小叶柄长约1毫米;小托叶微小,钻形或不明显。
总状花序,花开后较复叶为长,长3-11厘米,花密集;总花梗短于叶柄;花梗长约1毫米;花萼钟状,外面有白色和棕色平贴丁字毛,萼筒长1-2毫米,萼齿不等长,与萼筒近等长或略长;花冠淡红色或紫红色,旗瓣倒阔卵形,长4.5-6.5毫米,先端螺壳状,基部有瓣柄,外面有丁字毛,翼瓣基部有耳状附属物,龙骨瓣近等长,距长约1毫米,基部具耳;花药圆球形,子房有毛。荚果线状圆柱形,长2.5-4(-5.5)厘米,径约3毫米,渐尖,幼时密生短丁字毛,种子间有横膈,仅在横隔上有紫红色斑点;果梗下弯;种子椭圆形。花期5-8月,果期9-10月。
主要价值
马棘的生长期长、生命力旺盛,在慈溪地区种植,从3月底萌叶开始至霜降前可多茬收割,割青后很快就能萌发大量嫩枝叶,在夏秋旺盛生长期可收割储备作为冬季用饲料。
马棘的粗蛋白与粗纤维之比值大于1,作饲料适口性较好;蛋白质和粗纤维两项指标都达典型蛋白质饲料的要求(典型蛋白质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20%、粗纤维含量低于18%),马棘的粗蛋白、粗脂肪及微量元素(铜、锌、硒)含量与主要饲料作物紫花苜蓿接近,但钙、磷含量比紫花苜蓿分别高2.2、1.6倍;富含多种氨基酸,特别是动物生长必需的氨基酸含量高,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新疆大叶苜蓿,其中总氨基酸含量比新疆大叶苜蓿高39.43%。因此,马棘是牛、羊等食草性动物及鸡、鸭等杂食胜动物补充蛋白质、维生索、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青饲料。
马棘不仅是名贵的中药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还是的园林绿化树种
它具有耐寒、耐旱、耐轻度盐碱的特性
马棘较多花木蓝植株矮,并且株高整齐一致,植株高0.8-1.0米,羽状复叶,小叶7-11,椭圆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冠淡红色或紫红色,荚果园柱形,种子园形,千粒重4.5~5.0克。在湖北地区栽培,4月底5月初始花,一直开到8月底,无限花序
播种期:无霜期
适播地:宜植于土层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
马棘的生长环境
适宜于亚热带和温带广大地区。但是每个地域的气候,地理环境都有较大差别,种子生长也会发生不同情况。有的适合早播种,有的适合晚播种。因而具体的播种时间,请结合当地气温和具体情况来决定
马棘种子适应性强,对土壤无要求,当然,如果是肥沃土壤更加好。种植前请先翻整土壤,施底肥,土壤光照充足即可。
马棘是一种半灌木植物,也就是说在一些地区马棘是表现出灌木的特征,但是在一些其他的地区,马棘的灌木特征就不是那么明显了。马棘的观赏价值往往是我们看重的一个价值,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利用的多的一个方面,虽然马棘长得比较矮小,但是马棘开花的时候,是非常漂亮的,花色比较鲜艳,要么为粉红色,要么为紫红色,而且马棘通常都是在春末的时候开花,能够持续开花到夏末时节,所以在观赏方面的用途比较大。此外,种植马棘的方法也是比较简单,因为马棘可以很好地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比如说,干旱的地区可以种植马棘,寒冷的地区也是可以种植马棘的。
马棘的主要种植方法:
1、播种时间:马棘的播种温定在15度左右时进行,适宜在亚热带和温带广大地区生长,以春季的3~5月份和秋季的9~10月份种植好。
2、种子处理:播种之前选取饱满的马棘种子,要将种子提前在70-80℃温水中浸泡,并不断搅拌直到冷却,再用清水清洗两遍清除杂质,在放置于冷水中浸泡12小时,充分吸收水分。浸种完成之后捞出来放于阴凉处,三天之后要进行播种 。
3、播种方法:播前深耕细耙,耕地起垄,垄宽保持40-50厘米、高35厘米,并开深沟,垄间为距30厘米。施入有机肥1500千克,或者是动物粪土作基肥,浇足水分,将备好的马棘种子均匀地播撒在垄面,覆细土1~2厘米,并镇压,确保种子和土壤亲密接触,等待出芽。当马棘苗长到15cm左右时,可进行移栽。
马棘不耐涝,如果雨水过多造成积水要及时排水,有杂草要及时清除,杂草面积过多可以通过喷放草甘磷来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