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玉器如何鉴定,古玉免费鉴定
-
面议
圆雕玉人的头部普遍偏大,脸型因人而异,有长脸、圆脸、猴脸等,神情不尽相同。眼睛常见“臣”字眼,但也有单线刻画的橄榄形眼,眼大鼻宽,脸中部凹陷,额头前冲,形成了“凹面,冲额,塌鼻”的特点。而其发式有头顶留短发一周、头发剪齐到颈后、编发成辫再盘于头顶、梳短辫或发髻一条垂于脑后、两个上翘的角状发髻等丰富的样式。
据沈从文先生《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商代玉人的衣冠服饰也不少于三四种。头上或戴尖顶帽,或戴平顶冠,或戴筒形高冠,或裹巾子,或以圆箍形冠束发。衣服或长或短,或右衽或对襟,大多腰悬斧式“蔽膝”(围裙)。华丽复杂的衣服,花纹绚丽,领口、襟缘、下缘、袖口及腰带,甚至可能用提花织物做成。妇好墓出土的腰佩宽柄器的跪坐圆雕玉人,高7厘米,发辫盘旋于头顶,戴圆箍形冠以束发,冠前有卷筒状装饰。身着对襟衣,衣领低垂于胸,长袖至腕,衣下缘似及足踝,衣上饰云纹、夔龙纹与蛇纹。腰束菱形纹宽带,腰左侧佩一宽柄器,脚着方鞋。有认为,此件玉人可能是妇好本人的雕像。
古玉形制
玉器的造型,对鉴定与断代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每个时期的造型特征不同,恰如我们现在的手机,基本都是长方形,或许几十年后出现圆形,长方形手机淘汰。时代特征是我们鉴定古玉的重要手段,只有造型符合当时的特点,才有可能是真品。
古玉包浆
古玉的包浆,既包括了硬朗挺括的光气,又包含诸如碱壳、灰皮、鸡骨白等皮壳,是古玉深埋地下,受到环境影响而产生的自然态。深入了解古玉的包浆,将真品包浆特征烂熟于胸,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对神韵的把握,这是需要功夫的。
清代凤鸟纹
清代工艺美术发展迅速,出现了宫廷用玉和民间用玉。同时随着宫廷画家、文人画家的仿古风尚,玉雕纹饰更加追求工整、纤细,乾隆时期,吉祥图案盛行,凤鸟纹的使用更加广泛,日益发扬光大、深入人心,成了各界人士喜爱的装饰纹样。
1、清代凤鸟纹常与牡丹花结合在一起,构成“风穿牡丹”富贵吉祥的寓意,双翅的纹饰很多,刻纹纤细,布局规整。有人很生动地总结 明清风鸟纹的特征:“首如锦鸡,冠如如意,头似腾云,翅似仙鹤。”
2、凤鸟纹经常出现在装饰玉的圆佩上,纹饰图案化、艺术化。
唐代凤鸟纹
唐经济繁荣,所以玉雕中这种凤鸟图案盛行。而且与花卉缠绕。在北齐凤鸟欲飞的写实基础上,到了唐代出现崭新的风貌,精神饱满昂扬,生机勃勃,充满自信的气韵,多在艺术品中表现出来。唐代在画面上体现了各种人物动物飞禽等造型。无一不是在欢快跳跃,翩翩起舞,整个画面给人以生动活泼幸福开朗的情感。
唐与西域交往频繁,所以玉料大量从新疆输入内地,各种白玉制品大量增多,凤鸟纹常以展翅飞翔姿态出现。刀法:明人高濂对唐评价“自唐以下,所制不一,碾法如刻,细如丝法,无隙败矩,工致极矣。”
唐喜欢用短直而纤细阴刻线做装饰,无论是人物衣褶纹还是植物叶脉纹,动物毛片纹,禽鸟的羽翅纹,均善用阴刻线,线条流畅密集加以装饰。造型和纹饰吸收外来影响,出现了新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