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釉里红瓷器图
-
面议
中国的瓷器自早期开始,便是以颜色釉装饰为其特征,特别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青釉,曾霸天下数。这是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所限,人们无法从制瓷原料中将铁质除尽。而当青釉瓷器出现四以后,到了隋代,我国北方窑场终于成功地烧出了白釉瓷器,才终结束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其后当绚丽斑驳的唐三彩陶器问世后,又进一步丰富了陶瓷的装饰风格。宋代是我国瓷业全面逢勃发展的时期,也是各种颜色釉争奇斗妍、光辉灿烂的时代,特别是当钧窑烧出灿若晚霞的铜红窑变釉后,更为我国陶瓷美学了一个新境蜀。它使高温颜色釉本身取得了立的美学价值,已不再仅仅是器物的保护层。
所谓颜色釉,指的是釉料的装饰颜色,在制作无色透明釉料的时候,加入某些金属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高温下就会呈现色彩缤纷的釉色。如我国传统颜色釉中,以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就能烧出祭红、鲜红、宝石红、牛血红等鲜艳夺目的红釉;以铁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又能烧出如豆青、粉青、天青、梅子青等“千峰翠色”的青釉;而以钴为氧化物的着色剂,则烧出霁蓝、宝石蓝等美丽动人的蓝釉。同一种金属氧化物由于在釉内含量的不同,温度与烧成气氛有别,以及釉中其它化学成份组成的差异,又能呈现出众多不同的色彩。例如同样是以铜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就呈现绿色,而在还原气氛中却呈现红色。唐代长沙窑青瓷上那种绿色花纹,便是铜在氧化气氛中的结果。北宋晚期,河南禹县的钧窑窑工,在1300℃的高温下创造了一种强烈的还原条件,又使铜呈现出红色,这就是举世的“钧红”。
浑然一色的铜红釉瓷器,是在元代景德镇烧制成功的,此时在红釉瓷器上已经不再见到钧窑器物上那种红蓝相间或红中闪紫的色彩,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纯净的朱红色。1974年江西景德镇市郊凌氏墓出土了两件红釉瓷俑,两俑身着宽袖袍服,头戴官帽,双手执笏拱立,除脸部、手和笏板饰青白釉外,衣履均为红色。虽然瓷俑身上的红色有些红褐不匀,红色也不够鲜艳美丽,但它毕竟是我国制瓷史上出现的红釉。从墓志铭上可知,瓷俑的烧造年代至迟应在元代至元四年(1338)以前,它标志着元代景德镇制瓷 艺的进一步成熟。从此红釉瓷器能够自成体系,它与青釉、蓝釉等颜色釉末产成为我国颜色釉瓷中的奇葩。
在景德镇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明宣德年间,有一天皇帝穿着一身红袍,偶然从一件白瓷旁边走过,突然发现白瓷被染成红色,格外鲜艳夺目,于是皇帝传下圣旨,命令御窑厂马上烧出这种红色瓷器。然而由于铜红的呈色极不稳定,在烧制中对窑室的气氛又十分敏感,稍有变异便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时一窑甚至几窑才能烧出一件通体鲜红的产品,所以要得到比较的红釉十分不易。正当窑工们屡烧不成眼看限期已到,就要大祸临头时,其中一位窑工的女儿得到神仙托梦,要她投身熊熊燃烧的窑炉之中,以血染瓷便 可成功。于是她成人不行,投身入窑,只见一团炽烈的白烟腾空而起,满窑瓷器皆成红色。这个传说虽极富传奇色彩,但如此悲壮的故事,充分说明红釉烧之不易,后人遂以“祭红”命名宣德时期的一种特殊红釉器,即以此纪念这位传说中的烈女。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红釉器之所以前代而树一帜,一方面是窑工们在长期实践中,找到了釉料配制的正确比例,掌握了烧制红釉瓷的恰当次候;另一方面也与朱元璋曾在洪武三年颁布“以红色为贵”的规定有关(《明史?礼志》),虽然在传世或出土的洪武器里,红色的红釉器较少见,但却大量出现了用铜红在釉下绘出花纹图案的器物,即陶瓷史上的釉里红器,在红釉器的大家族中,也算得上一枝秀。永乐时期朱棣皇帝虽普一度崇尚白色,但后期他仍以红色为贵,例如在景德镇明代御窑厂遗址中,发掘出永乐前期地层内98%以上器为甜白瓷,红釉器甚为,而永乐后期地层中的红釉却猛增,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永乐前后宫廷色尚的变化。
豇豆红在欧洲有专名为“Peach Bloom”(桃花红)。它之所以蜚声瓷界,珍贵无比,一方面是由于其釉色如婴孩双颊微赤,美人初开笑颜;或红似海棠花初放,桃花绽开;或如早霞朦胧,旭日东升,富有无限诗意。另一方面也由于烧成条件极难掌握,是铜红釉中难烧的一种。根据科学分析和显微观察的结果表明,烧制豇豆红重叠挂釉两三层,它即需使用还原焰煅烧,还要适当放入一些富于氧气的空气,方能出现那种复杂微妙的绿色或桃红色,可说是巧夺天工。豇豆红仅见康熙一朝烧有此品种,而且是宫廷御用之器。传世吕中绝无大器,主要以文房用具为主,如菊瓣瓶、柳叶瓶、太白尊、石榴尊、笔洗、印盒等,器物底部均书“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款,所以更为珍奇。
观察釉面特征:老瓷器的釉光滋润,胎质非常瓷糯,而新的瓷器胎比较生硬。老红釉瓷器的釉面可能会有制作痕迹,如拉胚成胎时留下的橘皮圈,而新瓷器则表面细腻光滑,没有这种纹路
检查制作痕迹:老瓷器有桔皮纹,而新的没有。老红釉瓷器属拉胚成胎,表面有一圈橘皮圈,新釉瓷器属浆胎制作,表面细腻光滑,没有这种纹路
观察底部状态:把红釉瓷翻过来,观察其底新旧程度。老红釉瓷底部有用过摩擦的痕迹,釉底会有损伤划痕,而新瓷则没有或用酱油烧色做成旧瓷
清雍正 胭脂红釉酒圆
尺寸直径6.5cm
成交价RMB 4,600,000
中国嘉德2024春季拍卖会
色彩之明丽与封建帝王形成了现在常说的"反差感",这也是很多人看到这一色彩器物的惊喜根源!
清雍正 内洋彩瑞果纹外胭脂红釉茶圆
尺寸直径9.5cm
成交价RMB 3,795,000
中国嘉德2022春季拍卖会
陈浏《陶雅》有评“胭脂红者,华贵中之佚丽者也……匀净明艳,殆无伦比。紫晶逊其鲜妍,玫瑰无其娇丽。”杯内壁施滋润白釉,上以洋彩绘瓜子、葡萄、香瓜等各式瑞果,色泽靓丽,寓意吉祥。外底心青花单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2023年纽约苏富比春拍「御色晨星:Cadle家族收藏中国单色器珍」圆满收槌,23件单色釉珍品高溢价成交,总成交额达707.8万美元。其中,明宣德祭红釉碗以187.5万美元全场。该拍卖会由DonD.Cadle博士及其夫人Ingeborg(Inge)PielenzCadle于上世纪80年代悉心雅集,部分藏品出自富的大家珍藏,对品相和来源有着极为严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