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仿古铸铁露天宝鼎
-
¥3500.00
及时发货
交易保障
卖家承担邮费
宝鼎的意思,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也有方的,四足四耳。鼎镬。
中国国家博物馆携手上海博物馆推出“礼和万方——商周青铜鼎特展”,子龙鼎、大盂鼎、大克鼎联袂亮相国博,与观众“”对话。
大盂鼎宏伟凝重,是西周早期大型青铜鼎的典型式样。鼎内壁铸有铭文291字,记述了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册命一事。周康王向盂追述了文王、武王的立国经验与商人沉湎于酒以致亡国的教训,告诫盂要效法其先祖,忠心辅佐王室,并对盂进行了赏赐。铭文追述商周变革的内容与《尚书·酒诰》等传世文献相吻合,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大克鼎威严厚重,口沿下装饰变形兽面纹,腹部宽大的纹饰波澜起伏、富有节奏感,蹄足上部饰有浮雕兽面。每组变形兽面纹间和足部的兽面纹鼻梁皆设宽厚的扉棱,纹饰线条凹凸、峻深,风格粗犷、质朴。鼎腹内壁铸铭文290字,铭文记载作器者为“克”,他是管理周王饮食的官员,负责上传下达王的命令。铭文内容分为两段,一是克对其祖师华父的称颂,二是详细记载周王册命克的仪式以及赏赐的内容。这篇铭文是研究西周政治、经济的重要资料,也是西周书法艺术中的皇皇巨篇。
大盂鼎、大克鼎均出土于陕西,为清代官员、金石学家潘祖荫所得。抗日战争期间,为躲避日寇劫掠,双鼎被装入木箱埋藏于苏州潘宅地下。1951年,潘氏后人潘达于女士将双鼎捐赠给上海市文物管理,后入藏上海博物馆。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之一)开馆,大盂鼎应征北上,大克鼎则作为“镇馆之宝”留在上博。
“大盂鼎、大克鼎和子龙鼎是中国古代青铜圆鼎的经典之作,是早期文明灿烂成就的重要物证,它们出土、流转和归藏的经历,也见证了民族走向复兴的辉煌历程。”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人翟胜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