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企申报中,有些企业申请失败是因为无法归集研发活动,科技成功转化效率差,要知道,在研发立项前建立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人员权责分明,合理的归集研发活动,并以此向评定人员证明您公司的综合实力,您公司在解决难题、控制风险的同时,较强的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提高申请的成功率。
新企业怎么进行高企申报:
成立年限:企业成立一年以上,申报前至少有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如果你连一年都没有,那暂时可能要缓一下了,另外,高新申报的一个硬性条件,不具备知识产权的企业不能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为此,这一年的时间,可以进行一些专利等知识产权项目的申请,为未来的高新认定做好准备。
高企申报准备环节:
1、知识产权(专利申请或是软件著作权申请或是技术诀窍等),通常生产型企业需要准备专利,现阶段专利授权周期时间相当短为7个月,软件著作权授权周期时间为45天;
2、项目编写,时间段与知识产权准备期重叠,不另算时间;
3、财务审计报告:在企业对研发费用归集实现的情况下相当快一星期出审计报告。
高企申报的好处:
1、税收优惠: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15%(认定前为25%)的优惠税率,比普通企业税率降低了10个点,相当于在原来25%的基础上降低了40%;
2、资金奖励:经认定的高新企业更容易获得国家、省、市各级的科研经费支持和财政拨款(高的有百万),省、市、县、园区资金奖励(直接奖励+研发费用奖励):企业通过省高新认定后,新认定高企将给予5-20万元补助,复审企业将给予5-10万元补助,企业通过国家高新认定后,新认定国家高新将给予10-50万元补助,复审企业将给予5-20万元补助,具体补贴金额,以当地的实际补贴金额为准;
3、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申请各级相关机关单位资金的条件之一,申报各类专项资金、补贴更加便利,容易获得VC的投资和各大银行的贷款;
4、项目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项目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当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报销;
5、资本市场:高新企业认定是新三板上市的条件,高新技术企业更容易获得投资商的青睐,非常有利于融资和上市;
6、有助招投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将有效提高企业科技研发管理水平,重视科技研发,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供有力的资质,地提升企业形象,无论是广告宣传还是产品招投标工程,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7、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8、办公地址改善:高新技术企业可获得办公及工业用地的获批,很多地方还可以免费用地;
9、资产折旧、高新技术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允许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
1)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
2)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的,低的折旧年限不得低于有关规定。
高企申报材料核算审查认定环节:
1、组织审查与认定:
1)认定机构接到企业申报材料后,按技术领域从组中随机抽取不少于5名相关的,并将电子类材料(隐去企业身份信息)通过网络工作系统分发送给选定人员;
2)认定机构接到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和中介机构的专项审计报告后,对申请企业提出认定意见和建议,并确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单;
以上工作应在接到企业申报材料后60个工作日之内实现;
2、公示及授予证书: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上公示15个工作日;
公示情况属实的,填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机构审批备案汇总表,报领导组办公室备案后,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上公告认定结果,并由认定机构授予"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盖上科技、财政、税务部门公章);
总的来说,高企申报的整体流程从准备环节开始到公示通过需要少约9-10个月;核算申报材料后等待的时间为75个工作日左右。
认定的意义
(一)企业发展需要:按国家文件精神,经认定的将享受国家许多优惠政策,特别是可申报国家、省、市、区等的高新技术项目,这些项目给予大笔扶持资金,这些优惠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蓬勃发展、脱颖而出的有力保障。
(二)促进企业科技转型: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认定政策是一项引导政策,目的是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走自主创新、持续创新的发展道路,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三)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市场价值:的认定,将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科技研发管理水平,重视科技研发,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能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供有力的,地提升企业形象,无论是广告宣传还是产品招投标工程,都将有非常大的帮助。
(四)企业研发实力的象征:从2008年8月开始重新认定的,即为国家,其认定难度大,致使证书含金量高,这就能充分体现企业的实力,并且在全国都能得到认可,有利于企业的外部市场的开拓。
(五)很多资助类、认定类科技项目的基础:资助类如重大专项、国内/国际合作、创新基金等,认定类如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工程中心等,所以很多科技项目都需要具备资质的基础上申报。
(六)减税增收:目前企业所得税是25%,经认定的,可享受国家企业所得税按15%征收的优惠政策(比认定之前降低了10%),这将大大地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七)提高企业资本价值,有利于企业上市融资:有利于提升企业,增强客户、合作伙伴、和金融机构对公司的认同,有利吸收风险投资和金融机构介入,推动企业产业化发展。这为企业上市或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认定(申请、申报)条件
1.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三年内(近三年是指申报当年以前的连续三年,不含申报当年。)通过、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2.产品(服务)属于《国家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领域配套的相关技术产品: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3.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4.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且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
(2)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5.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6.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另行制定)的要求。
一:政策倾向1,大量举办各类性。如:知识产权局讲座,科研立项管理讲座,项目申报讲座。为企业树立正确的项目申报。2,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审核力度。的严肃性和含金量。3,切实了解企业对项目申报的实际需求,细化、具象地推出各类优惠政策,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4,推出培育入库项目,为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提供预演练兵的机会。5,大量组建项目申报行业协会,对项目申报机构进行培训,规范管理项目申报行业。二:市场分析:1,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必然经历这一过程:个别人尝试——少数人跟进——大量涌入——市场混乱——市场调整——行业规范。目前科技项目行业正进入市场混乱阶段。2,不少新成立的机构,为获取市场份额,通过发达的推广途径,大打价格战。拉低了服务费用,服务费降低的同时,必然降低服务标准。而为了达到通过率,不少服务机构没有底线地进行虚假包装。造成了质量下降,数量急剧上升的现状。3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项目的。市面上提供高企认定服务的机构暴增。加上推广平台的助推。各类机构鱼龙混杂,混淆视听。其实不少机构成立时间也就两年。人员从业也就一两年时间,甚至是刚刚入行。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低标准下这类机构也能生存。中国的市场经济并非是纯粹的市场经济,特别是科技项目行业,跟相关部门调控有着很大的关系。自前年开始,科技项目行业开始进入乱想的时候,相关部门就已经开始了润物细无声的调控。今年应该是调控的收官之年,力度,动作明显。苏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为您通过政策倾向来为您剖析相关部门的政策导向。
研发人员的统计1.1统计的难点a.部分申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层,在对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管理的同时,往往也参与研究开发工作,如何将其薪酬计入研究开发活动没有明确规定。b.有些研究开发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涉及多个部门,甚至多个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人员人工的归集和分配也比较困难。c.有不少申报企业为了达到增加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目的,将研究开发项目立项书中未列示的管理人员(包括)、生产人员的薪酬计入研究开发人员人工。 1.2应对措施a.检查应付工资、管理费用明细账,全年各月份工资表,全年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劳动合同、教育背景(必要时通过检查明,以确定研发人员是否具备相关背景)、工作经验和参加社会保险等资料,结合研究开发部门人员名单,确定研发人员的工用是否真实,计算是否准确。 b.对受雇的研发人员,需取得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的证据。 c.对企业存在多个研究开发项目的,按实际参与的项目进行归集。若研发人员同时参与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应按统计的工作量进行分摊。如申报企业因不能准确地对工作量进行统计而常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分摊,应检查其分摊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