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年造大清铜币二十文
-
面议
所以说,通过上面鹿纹的时代分析与对比,可以为藏友发来鉴定的瓶子纹饰做出时代风格的判断,通过看瓶身的鹿纹绘画有细细的绒毛,有梅花斑点等,可以明显看出瓶子是仿清代鹿纹的图案,具体是怎么看出来是仿品,清代真品的鹿纹又是怎么绘画的呢?
徐鸿老师又进一步做了讲解。
清代是我国的制瓷业的高峰,古人在制瓷绘画中都是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实物,体现出了艺术源于生活的概念,无论绘画人物、动物、花鸟,还是绘画山水、房屋,古人的绘画都是一丝不苟,绘画有粗有细,但是其动态,神韵,姿态都绘画的接近实物,不会胡乱绘画。
我们看上图藏友发来的图片中,鹿的体态,神韵画的都是似是而非,与康熙时期的鹿纹相差甚远。
从图上看,康熙真品的鹿纹绘画写实,具有灵动性,仿品的鹿纹绘画呆滞僵硬,画的似是而非,鹿脖子的处理看上去像只骆驼。
还有不少国外窑口,如朝鲜、日本、越南、东南亚等国烧造的产品,大多深受宋元明清的景德镇窑、龙泉窑、磁州窑、定窑、建窑、德化窑、同安窑等窑口影响,生产与之造型、釉色、装饰方面相似的白瓷、青瓷、青白瓷、黑釉瓷、青花瓷、五彩瓷等,有的与中国瓷器风格非常接近。这就要我们作出分析和判断,先分出古瓷的产地是南方还是北方(南北方有烧木柴与烧煤炭之别),再定出分别属于古今中外哪个窑口,好还要辨别出窑口类别,如是属于龙窑、蛋形窑、窑还是馒头窑,以及窑炉结构和烧造原理,然后要弄清楚窑口起烧的具体年代、停烧或延续的时间,还有烧制瓷器的品种特色及其使用的主要工艺技术手段等(如是覆烧、支烧还是垫烧、或是芒口、涩圈、满釉还是半釉等)。
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代,其官窑器所用青料主要为进口料,即苏麻离青。由于“苏麻离青”进口料含低锰高铁,一定条件下可烧制出宝石蓝的色泽,色浓艳而有铁锈斑。青花浓重,蓝中显黑,落笔浓重处皆有铁锈斑,铁锈斑结晶处用手触之,坑坑洼洼,有明显的凹陷,未结晶处若色彩浓重,也有坑洼,确有深入胎骨之感。在阳光下看,泛雪青色。青花纹饰线条上铁锈斑自然分布,像墨点在生宣纸上,自然晕散的感觉,呈放射状,有毛边现象。同时宣德官窑还有一小部分使用国产钴料绘纹饰,颜色艳丽稳定,没有黑斑。还有用国产料和进口料结合使用的,以国产料绘海水,以进口料绘龙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