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安县青少年心理中心
-
¥600.00
儿子因为我不恰当的教育和沟通方式,学业受到非常大影响,医院诊断得了焦虑症。现在已20多岁,不愿跟我沟通,常常不耐烦、对自己不自信,但表现又似乎很自负的样子,有好多习惯比如花钱大手大脚等我看不惯,却不知怎么跟他切入话题?哎,咋办呢?
轻度抑郁本身更多的是一个临床诊断标准,但并不代表任何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应的干预方法。对于心理咨询干预方案的设定,更重要的是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应的人格特质和行为模式。
感谢你的提问!
目前心理学届对于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并没有完全统一的解释。有一部分心理问题可能是对于环境压力源的适应性反应,比如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有些则是后天刺激触发的遗传性病理性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等。
你提到的情绪失控可能是一种人格特质,比如冲动型人格、表演型人格;或是环境压力源过大之后的反应和反抗;也可能是情绪、神经、精神病性类的心理问题的行为表现形式,比如双相情感障碍等。
其实抑郁本身是一种很常见的情绪状态,这背后可能是悲伤、愧疚、自责等各类负面情绪到达了一定程度之后引起的情绪低落的反应。而这些负面情绪本身也有非常多积极的意义,也是能体验对应积极情绪的前提。
“抑郁症”才是临床的疾病,但也是较为常见的一个心理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年全球范围内遭受抑郁症考验的患者约在2.64-3亿人左右。只要及早发现及早干预,绝大部分人都能在几个月到两年左右康复,并没有那么可怕
大部分心理问题也是有生理基础的,通常和多巴胺、五羟色胺等脑内神经递质分泌失调高度相关。建议你可以先就近前往当地精神卫生中心或医院精神科进行相关筛查、诊断、治疗。绝大部分抗抑郁类药物都能在4-6周稳定起效之后,有效提升脑内相关神经递质水平,起到改善情绪低落、思维缓慢、注意力缺乏、兴趣缺乏等相关表现。具体治疗根据精神科医生相关评估及诊断,谨遵医嘱。
介于你提到了相对明显的思维迟缓的表现,生理基础相关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建议先就医之后再考虑其它干预方式。
某某某某人-04-13
老师你好,我今年高三,暴躁易怒,失眠易醒,对声音极度敏感,心情长期低落,莫名其妙哭,失去兴趣,没有动力学习,经常发呆 极度敏感警觉,怕黑,害怕晚上一个人睡觉,害怕会有人伤害我,害怕自己说的话得罪了别人。总是想以前被校园暴力的经历,对身边的人都产生怀疑不信任,我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