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新苗圃枫香袋苗,奉新县生产枫香杯苗服务
-
面议
“州树”枫香树是典型的荒山树种。枫香古大树为黔南州古大树数量之,树形婆娑优美,树冠宽阔,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民族文化特征鲜明,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与布依族、苗族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黔南州各族人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体现。
我国造纸原料严重短缺,而目前对速生阔叶木枫香树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园林景观、医药和木材工业上的应用,对其在制浆造纸工业的应用研究报道很少。为此,本课题组对枫香树材的纤维形态、主要化学组成、清洁制浆及绿色漂白工艺进行了一系列探讨,以期为枫香树材在制浆造纸工业的绿色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成林抚育
为控制枫香侧枝的长势,培育优良树形进行修枝整形。修枝整形于造林后的第2年开始,在枫香落叶后的休眠期进行,剪除树高1 / 3以下的重叠枝,被压枝,枫香郁闭成林后停止人工整枝,枫香能进行自然整枝。
幼林抚育
在造林后第1 年 5~6 月及 8~9 月进行 2 次除草松土;第 2 年进行 2 次除草松土,分别在 4 月及 6月进行;第 3 年进行 1 次除草松土,在 6 月进行。第1 年以除草为主,第 2 、 3 年以扩穴为主,有条件的可进行施复合肥,采用环状施肥方法,穴径 60cm ,深度15cm ,枫香在幼龄时期施用 0. 25~0. 5kg /株·年,可获得良好效果。
小众传奇枫香染
枫香染,估计很多人没有听过,更没有见过。枫香染主要流行于贵州惠水、长顺布依族地区,深藏大山,鲜为人知,但因其印染工艺民族文化特色和艺术价值,2008年被文化部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因印染品多为蓝底白花,其花纹古朴、雅致,常被誉为画在布上的青花瓷。
枫香染的起源,因缺乏详实的文字记载,一直是个谜。布依族中普遍流传着一则民间传说:炎热的夏日午后,一位布依族姑娘在古枫香树下织布,烈日融化了树上的枫香树脂,滴到织成的白布上,白布经浸染和漂洗后,树脂滴落处,竟神奇地形成了一个美丽的花纹图案,此图乃“天意”玉成,于是,枫香染诞生了,枫香印染也有了“天染”之说。
枫香染,经过一代代布依族人的口传身授才得以延续传承,其染印工艺一直还保留着原有的模样。枫香染采用老枫香树树脂加入适量牛油,经文火熬制过滤制成枫香油作防染剂,用毛笔蘸溶解的枫香混合油手工绘制图案于白布上,并经蓝靛浸染,再用沸水脱掉枫香混合油脂,用清水漂洗、晾干即成。制成的蓝底白花带青花瓷效果的布匹,色彩特,美观大方,主要用于制作衣裙、背面、门帘、背扇、垫单、挎包等。
枫香树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高大乔木。叶宽卵形,掌状3裂,基部心形具锯齿;托叶线形,早落。短穗状雄花序多个组成总状,雄蕊多数,花丝不等长;头状雌花序具花多数,萼齿针形,花柱卷曲。头状果序球形,木质,蒴果下部藏于果序轴内。种子多数,褐色,多角形或具窄翅。花期3-4月,果期10月。产我国秦岭及淮河以南各省,亦见于东南亚北部及朝鲜南部。多生于平地,村落附近及低山的次生林,萌生力。可供药用及材用。
枫香树干高干直,树冠宽阔,气势雄伟,深秋叶色红艳,美丽壮观,是南方的秋色叶树种。
落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大可达1米,树皮灰褐色,方块状剥落;小枝干后灰色,被柔毛,略有皮孔;芽体卵形,长约1厘米,略被微毛,鳞状苞片敷有树脂,干后棕黑色,有光泽。叶薄革质,阔卵形,掌状3裂,中央裂片较长,先端尾状渐尖;两侧裂片平展;基部心形;上面绿色,干后灰绿色,不发亮;下面有短柔毛,或变秃净仅在脉腋间有毛;掌状脉3-5条,在上下两面均显著,网脉明显可见;边缘有锯齿,齿尖有腺状突;叶柄长达11厘米,常有短柔毛;托叶线形,游离,或略与叶柄连生,长1-1.4厘米,红褐色,被毛,早落。雄性短穗状花序常多个排成总状,雄蕊多数,花丝不等长,花药比花丝略短。雌性头状花序有花24-43朵,花序柄长3-6厘米,偶有皮孔,无腺体;萼齿4-7个,针形,长4-8毫米,子房下半部藏在头状花序轴内,上半部游离,有柔毛,花柱长6-10毫米,先端常卷曲。头状果序圆球形,木质,直径3-4厘米;蒴果下半部藏于花序轴内,有宿存花柱及针刺状萼齿。种子多数,褐色,多角形或有窄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