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于沙质或沙泥质的潮间带及浅海,尤其是河口海域。以斧足挖掘沙泥,埋栖于滩涂,营底内的生活。广东、福建沿海都有其分布。每年的10至11月是它的繁殖期。
菲律宾蛤仔在滤食浮游植物的同时,也滤食水中的有机碎屑和细菌,起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菲律宾蛤仔、海蜇、斑节对虾通过合理利用水体空间,营造了养殖环境中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水中溶解氧供应充足,养殖品种发病率明显降低。
在蛤仔的壳长达到10-15mm时,即可播种在附着基上。养成作业好在可避免大风、大浪或潮汐活动的潮间带进行。另一种办法是利用400m²牡蛎池来饲养蛤仔至上市规格。适于养成的附着基通常包括沙砾、沙子、泥土和贝壳。尽管菲律宾帘蛤可在各类土壤中生存,但是池底太软会限制播种、饲养和收获设备的使用。在播种前,播种区得到适当处理,清除敌害。地块耕作系统使用网条,覆盖在播种的蛤仔上并沿地块边缘将蛤仔犁入土中,以减少蟹和鸟的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