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罐工程所需材料分为罐体材料和附属设施材料。罐体材料可按抗拉屈服强度或抗拉标准强度分为低强钢和高强钢,高强钢多用于5000m3以上储罐;附属设施(包括抗风圈梁、锁口、盘梯、护栏等)均采用强度较低的普通碳素结构钢,其余配件、附件则根据不同的用途采用其他材质,制造罐体常用的国产钢材有20、20R、16Mn、16MnR、以及Q235系列等。
浮顶储罐是由漂浮在介质表面上的浮顶和立式圆柱形罐壁所构成。浮顶随罐内介质储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升降,浮顶外缘与罐壁之间有环形密封装置,罐内介质始终被内浮顶直接覆盖,减少介质挥发。
罐底:浮顶罐的容积一般都比较大,其底板均采用弓形边缘板。
罐壁:采用直线式罐壁,对接焊缝宜打磨光滑,内表面平整。浮顶储罐上部为敞口,为增加壁板刚度,应根据所在地区的风载大小,罐壁顶部需设置抗风圈梁和加强圈。
浮顶:浮顶分为单盘式浮顶、双盘式浮顶和浮子式浮顶等形式。
单盘式浮顶:由若干个立舱室组成环形浮船,其环形内侧为单盘顶板。单盘顶板底部设有多道环形钢圈加固。其优点是造价低、好维修。
双盘式浮顶:由上盘板、下盘板和船舱边缘板所组成,由径向隔板和环向隔板隔成若干立的环形舱。其优点是浮力大、排水效果好。
卧式储罐的容积一般都小于 100m3 ,通常用于生产环节或加油站。卧式储罐环向焊缝采用搭接,纵向焊缝采用对接。圈板交互排列,取单数,使端盖直径相同。卧式储罐的端盖分为平端盖和碟形端盖,平端盖卧式储罐可承受 40kPa 内压,碟形端盖卧式储罐可承受 0.2Mpa 内压。地下卧式储罐设置加强环,加强还用角钢煨制而成。
传统罐内加热器对粘稠液体的加热是一种静置式的自然对流换热,其放热系数极低。由于换热效率低,泠凝水温度高,常常随着大量蒸汽排除。同时由于在加热管表面的粘稠液体温度过高,在换热管高温面长时间滞留,极容易产生分解物,结聚于换热管表面,容易结焦,严重阻碍热量的传递,也影响换热效率。
传统的储罐加热方式是这样的:采用罐内安装列管式或盘管式加热器,使罐内粘稠液体通过与热媒体(一般以饱和蒸汽为热媒体)的交换,实现对粘稠液体的升温,降低液体粘度,改善其流动性,以便于泵的输送。
为确保企业安全生产、设备安全运行,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劳动生产效率,对运行的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修,以防机械故障而影响生产,或机械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实际生产、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检修管理制度,经研究制定本储罐年度储罐维护检修。
储罐的检修周期一般为:中修60-120天,大修12个月。 中修:消除跑、冒、滴、漏
清洗或更换液面计修理或更换进、出口及排污阀门疏通清理冷却水盘管。检查修理安全阀放空阻火器。修补防腐层和绝热层 。大修:包括中修项目修理储罐内件,对发现有裂纹,严重腐蚀等部位,相应修补或更换筒节。修补可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修复。根据内外部检验要求,以及经过修补或更换筒节后,需进行试漏或液压试验。全面除绣保温。对储罐内外部检验中发现的其他问题进行处理。
储罐基础选型:
1. 当地基土层能满足承载力设计值和沉降差的要求且场地不受限制时,宜采用护坡式或外环墙式基础;
2. 当地基土层不能满足承载力设计值要求、但沉降量不超过允许值时,可采用环墙式或外环墙式基础;
3. 当地基土层为软土层时,宜对地基处理后再采用外环墙式基础;
4. 当场地受,可采用环墙式基础。
常见的罐基础形式有环墙(梁)式、外环墙(梁)式和护坡式。应根据地质条件进行选型。罐基础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均匀性和足够的平面抗弯刚度,罐壁正下方基础构造的刚度应予加强,支持底板的基床应富于柔性以吸收焊接变形,宜设防水隔油层和漏油信号管,地下水位与基础顶面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毛细水所能达到的高度(一般为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