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树脂T/CNFIA206-2024(氯丙醇)检测及检测方法判定
-
面议
相关资讯:
新版GB 15979-2023代替 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与 GB 15979-2002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适用范围(见第1章);
-更改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定义(见3.1,2002年版的3.1),增加了卫生湿巾、剂、剂、生产车间和高吸水材料的术语和定义(见3.2、3.3、3.4、3.5、3.6);
-增加了原材料卫生要求中禁用物质和生产用水要求(见4.3、4.4);
-将生产环境卫生指标(见2002年版的第5章)、消毒效果生物监测评价(见2002年版的第6章)与产品卫生指标中初始污染菌(见2002年版的4.3)合并调整为生产过程卫生要求(见第5章),
-删除了生产环境与过程卫生要求以及消毒过程要求(见2002年版的第9章、第10章);
-增加了产品卫生要求中理化指标(见6.2);将毒理学试验项目和毒理学指标要求(见2002年版的附录A)从附录调整到正文(见6.3);
-更改了卫生栓(内置棉条)、剂及剂的微生物学指标(见6.4,2002年版的4.3);
-增加了相关产品理化指标的检测方法(见7.2);
-增加了空气采样器法(见附录A);
-更改了“产品微生物检测方法”中真菌检测方法(见附录B 中B.7、B.8,2002年版的B.7、B.8);
-更改了“产品残留量检测方法”(见附录D,2002年版的附录D);
-更改了“产品杀菌性能、性能与稳定性检测方法”中样品采集数量(见附录E,2002年版
的附录C);
-增加了部分抗(抑)菌试验方法(见附录E,2002年版的附录C);
-更改了杀菌和作用时间(见附录E,2002年版的附录C);
-增加了“产品毒理学试验方法”中眼刺激试验样品处理方法(见附录F);
-删除了“培养基与试剂制备”(见2002年版的附录G)。
对用于消毒级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消毒方法应进行消毒效果检测, 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消毒: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ATCC 9372)芽孢的杀灭对数值≥3.00(旧版是杀灭指数应≥103);
b) 电离辐射消毒:对短小杆菌 E601(ATCC 27142)芽孢的杀灭对数值≥3.00(旧版是杀灭指数应≥103);
c) 压力蒸汽消毒:对嗜热脂肪杆菌(ATCC 7953)芽孢的杀灭对数值≥3.00(旧版是杀灭指数应≥103)。
附 录 E
产品杀菌性能、性能与稳定性检测方法
E.6 产品性能试验
E.6.1 剂性能试验
E.6.1.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液体剂对微生物效果的测定。
GB 15979-2024
25
E.6.1.2 试验步骤
取新鲜制备的菌悬液 0.5 mL 滴加于 4.5 mL 样液内,混匀后开始计时,作用至预定时间,用定量吸管吸取菌药混悬液 0.5 mL 放入 4.5 mL 稀释液的试管内,充分混匀,分别吸取 1.0 mL 接种平皿,每管接种 2 个平皿,将冷至 40 ℃~45 ℃ 熔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细菌)或沙堡弱琼脂培养基(酵母菌),倾注于已加入样液的平皿中,每平皿 15 mL~20 mL,转动平皿,使其充分混匀,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36 ℃±1 ℃ 培养 48 h(细菌)或 72 h(酵母菌),进行活菌菌落计数。试验同时用稀释液代替试样,进行平行试验,作为阳性对照,回收菌数为 1.0×10 4 CFU/mL~9.0×10 4 CFU/mL。
试验 3 次,计算率。
E.6.1.4 评价标准
各次试验率 Y 均大于或等于 50%到小于 90%之间,产品有作用;各次试验率均大于或等于 90%,产品有较强作用。
剂的长作用时间不应超过 5 min。
以下内容转自“食品接触材料科学”公众号,原标题《造纸化学品中氯.丙.醇的测试方法团标发布》,此公众由我们总部FCM实验室运营。
近日,由IQTC提出并推动立项的团体标准 T/CNFIA 206-2024 《造纸化学品中氯.丙.醇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已经由食品工业协会正式发布。标准已于2024年7月14日起正式实施。标准文本欢迎索阅。
立项背景
GB 4806.8-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对食品接触用纸制品中氯.丙.醇的水提取量设定了严格的要求,现有研究显示造纸化学品可能是其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控制其含量成为生产企业亟需解决的重要任务。
由IQTC牵头起草的GB 4806.8-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中对食品接触用纸制品中氯.丙.醇的水提取量给出了严格的要求,而已有的研究表明,造纸化学品可能是纸制品中氯.丙.醇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管控造纸化学品中氯.丙.醇的含量成为食品接触用纸的生产企业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造纸阶段用到的大量化学品中,可能会有部分化学品中含有来自于氯.丙.醇的氯.丙.醇残留,随着生产链的传递和食品接触用纸制品向所接触的食品发生迁移,氯.丙.醇可能终会随食品进入,影响消费者健康安全。
但我国对于造纸化学品中的氯.丙.醇尚缺乏相关检测方法标准,这给造纸企业及上游化学品生产企业管控造纸化学品中的氯.丙.醇带来困难。为弥补标准领域的这一不足,IQTC于2023年6月向食品工业协会提出了团体标准立项申请,并于2023年7月获得正式立项,总共有12家单位共同参与了为期一年的起草。
参编单位包括:济宁南天农科化工有限公司、四川洋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传化华洋化工有限公司、杭州杭化哈利玛化工有限公司、广东良仕工业材料有限公司、珠海红塔仁恒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奥赛新材料有限公司、爱森(中.国)絮凝剂有限公司、索理思(上海)化工有限公司、广州海关技术中心、保世高(广州)贸易有限公司、食品工业协会食品接触材料。
标准主要内容
标准适用于检测造纸化学品中游离态氯.丙.醇的含量,涵盖湿强剂、粘缸剂、防油剂等多种化学品。通过直接稀释-气相色谱-质谱法和衍生化反应-气相色谱-质谱法两种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含量级别的化学品,为造纸企业和上游化学品生产企业提供了科学的检测和管控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造纸化学品中游离态氯.丙.醇含量的检测,包括但不限于湿强剂、粘缸剂、防油剂、消泡剂、涂布抗水剂、表面施胶剂、模塑防水剂、改性淀粉、改性松香、改性纤维素、改性树脂等。
标准采用两种方法对氯.丙.醇进行检测:
【方法一】直接稀释-气相色谱-质谱法
无需使用昂贵的同位素试剂进行衍生化反应,测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适用于氯.丙.醇含量在ppm数量级的造纸化学品。
▲参考色谱图【方法一】
【方法二】衍生化反应-气相色谱-质谱法
通过衍生化反应提高检测灵敏度,检出限可低至0.01 mg/kg。
▲参考色谱图【方法二】
意义和影响
本标准的制定为造纸化学品生产企业做好产品中氯.丙.醇的管控、以及造纸企业做好原材料中氯.丙.醇的管控提供了科学的检测方法。这也将为下游纸制品企业生产的食品接触用纸和纸制品做好氯.丙.醇的合规提供重要的解决思路。
IQTC期待与各方开展更多高水平合作,为行业和相关部门提供更多高水平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
以上内容转自“食品接触材料科学”公众号,原标题《造纸化学品中氯.丙.醇的测试方法团标发布》,此公众由我们总部FCM实验室运营。
我们总部FCM实验室可以做团体标准 T/CNFIA 206-2024氯.丙.醇含量的测试,有需求的企业,可以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