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收购船舶油漆价格
-
¥10000.00
二氧化钛在自然界有三种结晶形态:金红石型、锐钛型和板钛型。板钛型属斜方晶系,是不稳定的晶型,在650℃以上即转化成金红石型,因此在工业上没有实用价值。锐钛型在常温下是稳定的,但在高温下要向金红石型转化。其转化强度视制造方法及煅烧过程中是否加有抑制或促进剂等条件有关。
一般认为在165℃以下几乎不进行晶型转化,超过730℃时转化得很快。金红石型是二氧化钛稳定的结晶形态,结构致密,与锐钛型相比有较高的硬度、密度、介电常数与折光率。金红石型和锐钛型都属于四方晶系,但具有不同的晶格,因而X射线图象也不同,锐钛型二氧化钛的衍射角位于25.5°,金红石型的衍射角位于27.5°。金红石型的晶体细长,呈棱形,通常是孪晶;而锐钛型一般近似规则的八面体。
金红石型比起锐钛型来说,由于其单位晶格由两个二氧化钛分子组成而锐钛型却是由四个二氧化钛分子组成,故其单位晶格较小且紧密,所以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相对密度,因此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和介电常数及较低的热传导性。
二氧化钛的三种同分异构体中只有金红石型稳定,也只有金红石型可通过热转换获得。天然板钛矿在650℃以上即转换为金红石型,锐钛矿在915℃左右也能转变呈金红石型
自1949年,船舶涂料及其涂装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到了1995年,随着喷砂磨光洁在表面处理中的使用和浸蚀底漆、乙烯船底涂料的出现,船行寿命已延长为l.5-2.0倍。船底涂料采用红丹涂料或铬酸锌涂料,面漆采用含有氧化亚铜的油溶性酚醛树脂涂料,对涂膜起泡、起皮的弊病,进行了大大的改善。
1954年次进入造船热,这是由于长效暴露型底漆的开发和喷砂处理钢材表面的结果,更进一步说是由于世界上采用分部造船方式的结果。
1960年,由于环氧富锌涂料的出现和环氧沥青涂料的开发,转向于厚膜长效防腐体系。其后三年,又进入了第二次造船热,防锈用环氧沥青代替油性涂料和氯化橡胶涂料,占据半数以上。
1967年,随着无机富锌车间底漆的出现,船舶也变的大型化,建造效率也提高了,与之相应的重防腐方式成为主流。
1975年,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进入了涂料的研究开发的激烈竞争,出现了浓度低的无机富锌车间底漆,一年以后,甲基丙烯酸三丁基烯的共聚体(TBT)防污涂料投入了实际应用,就此,货船建造急剧增长。
自2011年1月1日起,IMO要求所有船舶禁止新装含有石棉的材料,对于之前船上已购买的备品备件在2011年1月1日及以后也不允许作为工作部件装船使用。考虑到船上使用的含石棉材料的现状和绝大多数石棉很难目视识别,IMO要求各国海事主管机关、认可组织、船厂(造船和修船)及供应商要加强对石棉问题的重视,建议对那些持有无石棉材料声明的船舶也应进行随机抽查予以确认,对发现违规使用石棉的船舶要求在船旗国监督下雇佣公司予以拆除。对于船用产品生产企业对外出示其产品无石棉的自我声明,自我声明应有相关的石棉检测报告或产品无石棉分析报告予以支撑。由于国内长期使用石棉材料。而且习惯上并不认为温石棉属于被禁用的石棉,所以石棉禁用的问题在国内显得尤为严重,已经有多条建造完成的船舶发现含有石棉材料,不得不进行拆除处理,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尽管IMO并没有将船舶涂料列为可能含有石棉的高危产品,但在国内的抽检中发现在船舶涂料中含有石棉的可能性相对较高,与垫片、填料、密封材料、电缆一起属于高危产品。分析表明船舶涂料中石棉主要源自原料中滑石粉矿中天然伴生的石棉。从这点可以看到有毒有害物质管理和控制的艰巨性,很多情况下禁用或超标物质的来源并非是由于制造商或原材料供应商的主动添加,而是来自于原材料的杂质。单纯的承诺未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是不能满足法规要求的,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针对有毒有害物质的质量控制计划,以确保其产品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中国船级社对船用配套企业开展自愿性的无石棉认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虽然对于船舶涂料生产企业的无石棉认可是自愿性的,但无石棉要求是强制性的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