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智能手表运动负荷监测
-
¥199800.00
智慧体育课为体育教学增效减负--体佰分智慧体育课监测管理系统
体育课作为学生教育阶段的课程,有着发挥体育运动精神、强化学生体魄的重要作用。尤其中小学阶段,体育锻炼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等多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在一些地区,体育教学观念落后,运动设施、教学资源等存在不足,难以推动体育学科教学发展,影响到体育教学改革模式的深入开展。
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云教智慧体育课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智慧体育课主要的特点是教学过程中融入了新一代信息和科技手段。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提升了体育教师教学效率。教学过程中可依据学生运动负荷监测数据,贯穿学习阶段的过程性评价。
为体育教师教学减负
以体育课上较为常见的田径运动项目为例,传统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师需要采用“笔+纸”的工作模式记录学生的考核成绩。在同时记录多名学生成绩时,很容易出现错记、漏记等现象。此外,体育课结束后,体育教师还需要在电脑端录入数据,无形中增加了工作强度。
北京中小学生体育怎么考?过程性考核具体办法来了!----体育课智能监测评估系统势在必行!
6月28日,北京市教委网站显示,北京市教委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过程性考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是继2021年《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发布后,北京中考体育改革对过程性考核的具体管理办法。据悉,北京中考体育在改革后分值升为70分,包括过程性考核40分和现场考试30分。《办法》显示,各区教委将在四、六、八年级学期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统测,并在八年级组织体育与健康知识机考。而上述过程性考核结果与九年级体育现场考试成绩合并后,将被计入学生中考总成绩。
智慧体育课 运动过程性监测 运动负荷 课堂分析
1)足体育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提供课堂纪录和数据分析功能,自动留存学生的课堂运动数据。
2)支持课堂整体表现展示,包括总体情况、课堂各阶段平均运动负荷、运动时间占比、平均运动负荷曲线等;
智慧体育课监测系统~体质健康测试
1)涵盖《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小学、初中、高中的全部测试项目,包括BMI、肺活量、视力、50米跑、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50*8往返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米跑、800米跑;
2)覆盖周期管理、成绩管理、成绩分析、成绩上报功能。
3)周期管理:为了便于学校开展学生体测数据采集工作,须支持对体测周期进行维护,包括新增、编辑和删除
适量的运动负荷标准
1. 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就是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在运动强度同样的情况下,运动时间越长,消耗能量越多,根据人的身体机能,选择适宜的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运动时间不长,运动强度不大有时候达不到运动效果,不能起到体育锻炼效果,因此参加体育锻炼的群体,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达到体育锻炼效果,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提高身心健康。
2. 运动频度
运动频度主要指一周运动的次数,一般情况下参加体育锻炼1天一次,或者2天一次经过实践证明是比较科学的。参加体育锻炼人群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频度,起到体育锻炼作用。
如果学生课堂学习平均运动负荷只达到136次/分,算课堂教学吗?
答:140次/分是运动中适宜运动强度的低要求,达不到低要求肯定不能算是体育课堂教学。运动强度是体育课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平均运动负荷不能低于140次/分,这也是课标的要求。作为一个基本要求,我们不能降低要求,不然可能会重蹈覆辙。
问: 中高运动强度是指课外体育活动?
答:这是没有根据的,可以试想,在我国如果体育课堂教学都不能达到中高运动强度,指望课外体育活动达到这样的运动强度便是“奢望”,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因此,无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体育活动,都应该达到中高运动强度,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和锻炼效果。
关于学生体育训练及体能练习要求---学生运动负荷监测标准
根据《课程标准(2022年版)》,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能享受运动乐趣,掌握各种体能的学练方法,积极参与各种体能练习,达到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相应要求。体能练习要注意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多样性指每节体育课的体能练习不能只是一种,而是应该多种,促进学生体能的协调发展;趣味性指体能练习不能只是一成不变的几种练习内容和方法,要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补偿性指每节体育课的体能练习要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弥补该项目对有关体能发展的不足,促进学生体能的均衡发展;整合性指注重一种体能练习活动能够同时发展多种体能,加强不同体能之间的关联性,提高学生体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室内运动过程性运动负荷监测 多用于室内儿童体能训练/青少年体能训练/中老年人室内运动等运动强度监测及风险预警评估,实时运动负荷等生理指标监测 团队远距离实时运动负荷监测 可实时多人远距离监测,监测距离可达200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