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桕(学名:Sapium sebiferum (L.) Roxb.)是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乌桕是一种色叶树种,春秋季叶色红艳夺目,不下丹枫。为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历史。
乌桕具有经济和园艺价值,种子外被之蜡质称为“桕蜡”,可提制“皮油”,供制香皂、蜡纸、蜡烛等;种仁榨取的油称“桕油”或“青油”,供油漆、油墨等用,假种皮为制蜡烛和肥皂的原料,经济价值。其木也是优良木材。乌桕具有的观赏价值。
乔木,高可达15米许,各部均无毛而具乳状汁液;树皮暗灰色,有纵裂纹;枝广展,具皮孔。
叶互生,纸质,叶片菱形、菱状卵形或稀有菱状倒卵形,长3-8厘米,宽3-9厘米,骤然紧缩具长短不等的尖头,基部阔楔形或钝,全缘;中脉两面微凸起,侧脉6-10对,纤细,斜上升,离缘2-5毫米弯拱网结,网状脉明显;叶柄纤细,长2.5-6厘米,具2腺体;托叶钝,长约1毫米。
蒴果梨状球形,成熟时黑色,直径1-1.5厘米。具3种子,分果丬脱落后而中轴宿存;种子扁球形,黑色,长约8毫米,宽6-7毫米,外被白色、蜡质的假种皮。花期4-8月。
生于旷野、塘边或疏林中。
阳性喜光树种,对光照、温度均有一定的要求,在年平均温度15℃以上,年降雨量在750毫米以上地区均可栽植。在海拔500米以下当阳的缓坡或石灰岩山地生长良好。
能耐间歇或短期水淹,对土壤适应性较强,红壤、紫色土、黄壤、棕壤及冲积土均能生长,中性、微酸性和钙质土都能适应,在含盐量为0.3%以下的盐碱土也能生长良好。
深根性,侧根发达,抗风、抗毒气(氟化氢),生长快,栽后一般3-4年开花结实,嫁接可提前1-2年开花结实,10年以后进入盛果期,可延续至50年。经济寿命在70年左右。
一般用播种法,优良品种用嫁接法。也可用埋根法繁殖。乌桕移栽宜在萌芽前春暖时进行,如果苗木较大,好带土球移栽。栽后2、3年内要注意抚育管理工作。虫害主要有樗蚕、刺蛾、大蓑蛾等幼虫吃树叶和嫩枝,要注意及时防治。培育一棵的乌桕树,需要6~10年的时间,越是的苗木,越需要长期的培育,而也会有很高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