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贸易促进平台建设。开展跨境保税交易,打造国际陶瓷、木材等“线上+线下”交易平台。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推进南昌国际快件监管中心二期建设和南昌国际邮件互换局稳定运营。加快推进南昌、赣州、九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设区市申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吸引国内主流电商平台来赣发展。
3.推进国际营销体系建设。加大数字外贸平台宣传推广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参加各类线上展会,支持企业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支持企业在“”沿线市场设立品牌专卖店、仓储物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引导企业在目标市场和国际贸易中转地建立海外营销公司和分拨中心,鼓励企业在境外建立面向全省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江西名优商品展示中心、批发展示中心、“海外仓”等国际营销网络平台。
4.发挥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作用。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以“政银保”合作等多种方式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和社会资本加大对外经贸企业的支持。积极开展“信保+担保”融资,推动各级政策性担保机构参与风险分担,优化融资担保方案,合理确定利率费率水平,扩大政策性保险的覆盖面。
创新发展模式。做强一般贸易,支持外贸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加快实现“江西产品”向“江西品牌”转变。围绕“2+6+N”产业培育打造一批国际制造业出口品牌。大力培育行业性、区域性品牌。提升加工贸易,鼓励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积极探索保税维修和再制造等加工贸易新业态,充分发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的平台作用,积极承接省外产业转移,推动加工贸易发展。鼓励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等其他贸易发展,充分利用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引导各地引进和培育一批转口贸易经营主体,鼓励我省具备条件的企业探索开展离岸贸易,提升国际化运营水平。
3.创新贸易业态。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支持已获批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进度。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加快发展,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培育一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积极引进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落户。支持洪城大市场、景德镇陶溪川等符合条件的市场纳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加快贸易数字化发展,探索形成以数据驱动为核心、以平台为支撑、以商产融合为主线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贸易发展模式,大力提升外贸综合服务数字化水平,推进数字化综合监管制度创新,探索建设数字化综合保税区。
4.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优化市场流通环境,降低出口产品内销成本,多渠道搭建内销平台,推进内外贸相关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实现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
强化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的龙头带动作用,新型光电显示、印刷电路板、电子材料、智能传感器、行业电子、智能识别等领域关键技术,推动移动智能终端、光电显示、半导体照明、智能家居等优势领域取得新突破,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促进电子信息产业“芯屏端网”融合发展。到2025年,力争产业规模突破12000亿元。(三)装备制造。坚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方向,打造商用车强省,巩固发展特种车,有序发展新能源乘用车、客车和车,大力提升动力电池、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能力,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精心培育工业与服务机器人、数控机床、轨道交通制动系统、增材制造装备、智能节能环保设备等产品,建设中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高地。做大做强电线电缆、变电设备、电瓷、电机等细分领域优势产业,发展矿山机械、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特种设备、新型船舶,打造特色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到2025年,力争产业规模达到8000亿元。
中医药及生物医药。加快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樟树“中国药都”、南昌江中药谷、赣州青峰药谷、南城“建昌帮”中医药产业园等园区(基地)建设,推进中医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发展仿制药、首仿药,做大做强血液制品、抗毒素与抗血清领域系列产品,推动产品结构多品类调整。推进数字化诊疗设备、组织修复与可再生材料、分子诊断仪器及试剂、人工器官与生命支持设备、健康监测装备等医疗器械研发和产业化。到2025年,力争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五)新能源。坚持多元互补、合理布局、有序开发,发展光伏、锂电等新能源产业,建设新能源产业集聚区。支持联合研发电池技术,提升电池组件大规模产业化转换效率,打造晶硅电池及组件基地、全国的系统集成及应用基地。加大锂电池关键材料攻关力度,稳步推进消费电池化、动力电池化、储能电池市场化。到2025年,力争产业规模突破2500亿元。
柔性电子。依托打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重要基地,推动电子电路、电子组件、材料、平面显示、纳米技术等领域技术渗透融合,加强半导体、封测、材料、化工、印刷电路板、显示面板等交叉互动,提升柔性电子有机材料制备、有机电子器件设计与应用等制造水平。(四)微纳光学。对接我省电子信息、光学等产业基础,紧跟生长技术、精密制造技术等演进,发展新型光电子产业,积极促进与光通信、光互联、光存储、半导体器件等领域互动,推动微纳光学技术产业融合应用。(五)量子科技。围绕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精密测量三大领域,强化现有基础与前瞻研究、技术突破等的互动牵引,加强成熟技术转移承接、中试,积极推进技术项目化、产业工程化,努力推动在量子信息等方面取得发展。结合江西产业技术实际,围绕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精密测量三大领域,强化现有基础与前瞻研究、技术突破等的互动牵引,努力推动在量子信息等方面取得发展。
纵向打造京九(江西)产业驱动轴。发挥京九(江西)高铁干线连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优势,加快建设京九(江西)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带、五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带。以沿线城市、县域和、省级开发区为载体,加快传统特色产业升级,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打造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支持吉安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农机装备制造基地,支持赣州建设“两城两带两谷”,打造江西南部重要增长板块。横向打造沪昆(江西)产业驱动轴。依托沪昆(江西)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建设,着力建设沪昆(江西)新材料产业带、新能源产业带、装备制造产业带,带动形成一批推动全省经济两翼齐飞的特色优势产业板块。东翼,支持鹰潭、上饶、景德镇、抚州发展数字产业、有色金属、新能源汽车、智能仪表制造、陶瓷、航空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医药、光伏、光学等产业,建设制造业基地、数字产业集聚区。西翼,支持新余、宜春、萍乡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特种钢材、金属精深加工、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海绵产业等产业,打造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样板区、绿色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