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3J53P高温合金棒材设计合理
-
面议
该合金为铁镍铬基沉淀硬化变形高温合金,使用温度低于750℃。通过加入高铝、高铁和铝钛比的控制合金,提高了合金的强度。该合金结构稳定,屈服强度高,抗冷热疲劳和低循环疲劳性能好,具有良好的热加工和切削性能。业汗工业的主要品种有圆饼、圆坯、圆片锻件、环件、锻件、棒材等。
高温合金热处理制度:
热轧棒材、锻制棒材、锻件:1090℃,保温2小时,水冷+850℃保温4小时+750℃保温24小时空冷。
转动件用热轧棒材、锻制棒材、锻件:1120℃,保温2小时,水冷+850℃保温4小时+750℃保温24小时空冷。
工艺性能与要求:
1、固溶处理温度范围是1160℃~1190℃,好在1175℃左右。
为得到大的蠕变强度,建议冷却方式为水淬。对于厚度小于1.5mm 的材料,也可采用快速空冷。去应力退火温度为高870℃。在热处理过程中,保持工件清洁。
2、去氧化皮的表面氧化物和焊缝周围的焊渣的附着性比不锈钢更强,推荐使用细晶砂带或细晶砂轮进行打磨。
3在用HNO3/HF 混合酸进行酸洗前喷砂或打磨将氧化膜打碎。
变形高温合金是指以铁、镍、钴为基,能在600℃以上的高温环境下抗氧化或耐腐蚀,并能在一定应力作用下长期工作的一类金属材料。
涡轮盘是航空发动机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零件。涡轮盘工作温度虽然比叶片低,但工作环境异常复杂,且在轮心、轮缘、榫齿、槽底和腹板等各部位所受应力、温度、介质作用程度都不同。因此,对涡轮盘材料性能提出如下典型要求:高的屈服强度;足够的塑性储备;足够的蠕变、持久强度和塑性;高的疲劳强度和低周疲劳性能;良好的耐腐蚀性、组织稳定性与可加工性。一句话,材料的综合性能要好。
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起,英、德、美等国就开始研究高温合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满足新型航空发动机的需要,高温合金的研究和使用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40年代初,英国在80Ni-20Cr合金中加入少量铝和钛,形成γ'相以进行强化,研制成种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的镍基合金。同一时期,美国为了适应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用涡轮增压器发展的需要,开始用Vitallium钴基合金制作叶片。
40年代,铁基高温合金也得到了发展,50年代出现A-286和Incoloy901等牌号,但因高温稳定性较差,从60年代以来发展较慢。苏联于1950年前后开始生产“ЭИ”牌号的镍基高温合金,后来生产“ЭП”系列变形高温合金和ЖС系列铸造高温合金。70年代美国还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制造出定向结晶叶片和粉末冶金涡轮盘,研制出单晶叶片等高温合金部件,以适应航空发动机涡轮进口温度不断提高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