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梁溪区实验室器具计量校准机构
-
¥180.00
世通仪器计量检测校准中心华南实验室是经认可认可(认可号L3170),国际实验室互认组织(ILAC-MRA)授权,通过ISO17025国际计量准则的具有立第三方校准机构.CNAS及咨询培训的的第三方公正校准实验室. 专注于浙江省湖州仪器校准,仪器校正,仪器校验,仪器外校,仪器计量,仪器检测,计量检测,计量校准,仪器设备校准,检测设备校准,仪器检定,仪器标定,量具校准, 量具校正, 量具校验, 量具外校,量具检测,计量器具校准, 计量器具校正, 计量器具校验, 计量器具外校, 计量器具检测,计量内校员培训,并且全国各地均可安排下厂校准.公司秉着“科学、公正、准确、”的理念和方针。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区:东莞、深圳、惠州、广州、中山、佛山、珠海、江门、河源、肇庆、韶关、清远、云浮、阳江、湛江、茂民、揭阳、潮州、汕头、江西、湖南、广西、福建、湖北、安微、河南、山东、江苏、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海南、云南、四川、贵州、陕西、山西、河北等主要城市.本校准检测中心设有:力学、长度、几何量、衡器、光学、电磁学及无线电室、热工等校准实验室.本校准中心可对以上类别范围的各国仪器进行校准并出具符合ISO、UL、3C、CQC、CE及客户验厂审核等要求之法定校准/报告.我司将以合理的价格,检测技术为广大顾客服务. 欢迎您.洽谈!
什么样的实验室具有仪器校准与仪器校正的能力?
仪器校准与仪器校正实验室必需有关于仪器校准的能力,这个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验室必需从事仪器校准与仪器校工作的质量管理和其他综合管理的能力,二是从事仪器校准与仪器校业务的具体技术能力。
另外,实验室的成立还必需符合一些规定,比如: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其他综合管理的能力既要遵循国家规范/国际建议的原则规定,又要符合特定实验室自身建设、管理和业务工作的实际。仪器校准与仪器校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的国际建议ISO/IEC 17025:2005和有关检测/校准实验室计量溯源和适应能力的国际建议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这两个建议都已经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关于技术能力的建设,标准和标准化工作在检测/校准实验室的应用。
基本上符合了以上二大类条件,这样的实验室才有资格为客户进行仪器校准与仪器校正,我们世通仪器在2004年就获得了这二个条件,欢迎有这方面需要的朋友,联系我们。
从仪器校准的结果分析仪器存在的问题
仪器校准结果得到的是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是指测量设备的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
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包括:
1.测量范围:测量仪器的误差处在规定极限内的一组被测量的值。
2.偏移:是指测量设备示值的系统误差。
3.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被测量,测量仪器提供相近示值的能力。
4.稳定性:是指测量设备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
5.滞后:是指测量设备对给定激励的响应与前激励顺序有关的一种特性。一般认为滞后与被测量的量有关,但也可以认为与影响量有关。
6.漂移:是指测量设备计量特性的慢变化。
7.影响量:是指不是被测量但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量。例如用来测量长度的千分尺的温度。
8.分辨力:是指测量设备的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的小的示值差。
9.鉴别力(阈):是指使测量设备产生未察觉的响应变化的大激励变化,这种激励变化自学成才缓慢而单调地进行。它可能与例如噪声(内部或外部的)或磨擦有关,也可能与激励值有关。
10.误差:是指测量设备示值与对应输入的真值之差。由于真值不能确定,实际上用的是约定真值。约定真值是指对于给定目的具有适当不确定度的,赋予特定量的值,有时该值是约定采用的。例如在给定地点,取由计量标准复现而陚予该量的值作为约定真值。
11.死区:是指不致引起测量设备响应应发生变化的激励双向变动的大区间。
江苏世通仪器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是2012年由东莞世通出资1000万元成立。从事产品检测和仪器校准的第三方公正实验室。
2013年经实验室认可会(CNAS)认可,认可号L6634,国际实验室互认组织(ILAC-MRA)互认授权!并于2014年由苏州质量技术局备案!
江苏世通仪器检测校准中心实验室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校准源,拥有福禄克、惠普、安捷伦、菊水、新天等大批进口国产仪器,覆盖校准检测范围广。中心设有:力学、长度、衡器、电学、电磁、热工、几何量、轻工物性等校准检测实验室。本校准与检测中心可对以上类别范围的各国仪器和相关产品进行校准和检测并出具国际认可的校准或检测报告。
仪器检验与仪器检测有什么区别?
仪器检测:在ISO/IEC指南2:1996对“仪器检测”的定义是“按照规定程序,由确定给定 产品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处理或提供服务所组成的技术操作”。
仪器检验:在ISO/IEC指南2:1996对“仪器检验”的定义是“通过观察和判断,必要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仪器检验和仪器检测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符合性方面。检验通过将结果规定要求进行 比较对被检设备做出符合性判定。检测依据为双方认同的技术文件,仅提供检测 数据或对实际情况的描述,在没有明示要求时+必做出符合性判定。
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仪器检验/仪器检测与仪器检定/仪器校准的共同之处,都是在规定的条件下,按照相应标准、规范、规程要求的程序,进行一系列测试、试验、检查和处理的操作,并得出测量结果。而它们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仪器检验和仪器检定都要求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并得出合格或符合与否的结论,而仪器检测和仪器校准不要求判定合格或符合与否的结论。其次仪器检验和仪器检定往往带有法规色彩,从服务范闱、采用相应的标准、规范、规程、出具的报告/证书等,都是有一定限制的,而这一限制又同相应的法规相联系,因此,其报告/证书与结论具有法律效力。而仪器检测和仪器校准是一种市场的行为,并为客户与实验室之间的合作赋予更大的空间,这种服务的形式与内 容,一般是根据需要来确定的。
世通仪器从以下方面对仪器进行全方面校准,是您的服务商!
发布时间:2013-10-14 7:49:44 浏览:246 次
仪器校准是对测量仪器特性的评定形式,是确保仪器示值正确的重要的方式之一,其实质是测量仪器溯源性。世通仪器是东莞具有仪器校准能力的企业之一,我们从测量系统包括人、机、料、样、法、测……诸因素体现:
(“标准”)——指所使用的计量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特别是自制标准物质) 应满足溯源性的要求;
(“人”)——技术操作人员应有从事当前T.作的相应资质和能力,应有解决实际问题和测量准确度的能力;
(“机”)一仪器设备包括辅助设备。只要对测量的准确度、有效性有影响的设备都应经过校准/检定,满足总测量不确定度分配给仪器设备的影响分量要求;
(“料”)——影响检测/校准结果的技术性消耗材料应予检测,并被确认为符合标准或规程要求;
(“样”)——对检测/校准样品应标识管理,并确认符合检测/校准标准或规范(规程)的要求;
(“法”)——检测/校准方法,即所遵循的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可参照计量检定规程)。特殊情况下可自行制定,操作人员应正确地理解和严格熟练地执行;
(“测”)——按检测/校准标准要求的测量不确定度,能达到测量溯源性。
依据17025按照上述各环节控制所体现的检测/校准能力,还应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机构的考核确认,正式承认实验室具备开展相关校准工作的能力,同时可在能力范围内启用CNAS标识。
校准工作是企业自主溯源的行为,通常不判断测量仪器合格与否,校准出具具有示值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的校准证书或报告。
仪器计量是什么意思?
我们经常提到仪器计量,仪器验证,究竟什么是仪器计量?很多客户对此不太了解,我们用一种通俗的解释为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仪器计量.
IS09000标准认为:“验证(Verification)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 满足的认定”。
IS010012标准认为顾客的仪器计量要求与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的直接比较,常 常被称之为验证”。测量设备在校准后,将通过校准获得的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与测量过程对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评定测量设备是否能满足预期用途。 这种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与测量过程对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直接比较,常常被称为仪器计量验证.
出具仪器校准结果报告的原则
仪器检测报告/仪器校准证书是实验室终成果的体现,相当于企业的产品。能否向社会出具的报告/证书,并得到社会各界的信赖和认可,是实验室适应市场需求的核心问题。报告/证书的质量不仅仅与原始记录、数据整理、报告编制、复核与 批准有关,更应扩展到检测/校准实现的全过程。标准的其他24个要素都是直接或间接为报告/证书的质量服务的。
(1)对报告/证书的信息量、格式、编制规则、审核、批准等都应明确的规定,并 有程序明确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对出具证书报告总的要求:准确、淸楚、明确、客观、易于理解。
出具报告是十分严谨的工作,不能带有个人意图成分,严格按照规程、规范等技术依据正确出具,并且信息量要足够充分。一般地,若用于校准的仪器已被调整或修理过,应给出调整或修理前后的仪器校准校准结果。
(2)仪器校准校准证书中不应推荐仪器校准校准间隔(即证书上不出现仪器校准校准有效期的建议)。如果客户有要求(有协议),应注上:如果需要,请在XXXA前送校。
(3)若仪器校准检测工作分包时,在其检测报告中应明确标识出分包方所出具的结果,分包方应以书面或电子方式报告分包结果,即对分包结果给予清晰标明;
当校准工作有分包时,在校准证书中,除实验室出具的证书外,客户还应得到 分包方出具的校准证书原件,实验室留副本备案;若实验室不承担分包工作的责 任时,?在报告中明确声明。
(4)意见与解释包括:结果是否符合的意见;满足合同要求的判断:如何使用结果的建议,怎样用于改进的指导意见等,实验室应把意见与解释的依据形成文件。意见与解释应与仪器校准检测/仪器校准校准结果明确分开,不能写在一栏中。如果能与与客户直接对话来传达意见与解释可能效果更好,但对话应有文字记录。
意见与解释可给可不给。有些意见与解释比检验/检定结论要复杂,不确定因 素也多,它是客观结果弓主观推断的一种结合,因此实验室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风 险性。
(5)对仪器校准报告/证书的更改要求。
报告有错误,不能杠改。当对已发出的报告/证书有修改时,应以追加文件或资料调换的形式;若有实质性修改,好重新发一份正确的报告/证书,原报告需收回,新报告/证书编号要与原报告/证书有区别又有联系,必要时还应有原报告/证书作废的声明。
(6)仪器校准证书中一般只给出相关物理量或某功能的数值及其测量不确定度,不作符合性判断。若给出符合性声明,应具体指出符合相关规范的条款,并考虑不确定度,参照规程规定。
(7)对于使用CNAS标识的证书/报告,签发人是经CNAS批准的授权签字人。
仪器计量验证的过程是怎样?
仪器计量验证的过程就是把测量设备的仪器计量特性与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例如,测量设备的误差(计量特性)与大允许误差(计量要求)比较,如果误差小于大允许误差,说明设备的准确度指标不符合要求。为此,仪器计量验证结果, 一是当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符合计量要求时,应给出验证确认文件;二是当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不满足计量要求时,则就应转入下一过程,对测量设备采取纠正措施。
仪器校准及仪器校正的一些常识你知道吗?
相信大家在平时仪器校正以及仪器校准的时候肯定注意到了它的基本问题,对于它的一些常识也肯定是有了解的。但是它的有一些常识却未必知道,如果是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的话,那么在平时的工作中肯定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所以下面我们世通就为大家讲解一些关于他们的常识,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仪器校准及仪器校正和其它与临床检验结果有关仪器计量器具都应事先经仪器校正方能进入实际应用,所有能够溯源到国家基准的仪器或器具都应到国家的有关部门进行仪器校准,对于那些无法直接溯源的较复杂的仪器设备,实验室应要求生产厂商根据有关规定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同时实验室还应根据有关技术要求或厂家说明选用相应校准品对检验仪器进行校准。仪器校准在经典仪表管理中一直使用"校验"这一名词,现在在仪器计量管理中,称为"仪器校准"。
仪器校正(Calibration)是确定计量器具示值误差(必要时也包括确定其他计量性能)的全部工作。
仪器校正与检定的异同
仪器校正和检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仪器校正一般是用比被校计量器具精度高的计量器具(称为标准器具)与被校计量器具进行比较,以确定被校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有时也包括部分仪器计量性能,但往往进行校准的仪器计量器具只需确定示值误差,如果仪器校正是检定工作中示值误差的检定内容,那样准可说是检定工作中的一部分,但仪器校正不能视为仪器检定,况且仪器校正对条件的要求也不如仪器检定那么严格,仪器校正工作可在生产现场进行,而检定则须在检定室内进行。有人把仪器校正理解为将计量器具调整到规定误差范围的过程,这是不够确切的。虽然仪器校正过程中可以调整,但调整又不等于校准。
计量器具与仪器设备的校验
由于计量器具与设备的不断使用,性能会发生漂移。因此,对这些器具与设备进行科学、必要的仪器校准或仪器校正流程,确保它们在生产等工作中能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根据这些器具与设备的分类及重要性,对它们的校验分为强制性校验、第三方校验与企业自行的校验。
,一般而言,A类计器具与设备应按国家检定规程要求向计量行政部门申请检定。对经计量行政部门授权开展自检的企业,也应严格按国家检定规程要求安排检定。暂无检定规程的计量器具,企业应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自行制定校验或比对方法,并报当地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凡使用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企业,应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进行检验管理,以严格按规程实施周期检定,并监督检查使用情况。使用标准物质的企业,应严格加以保管和进行操作。
其次,对于B级计量器具和设备,一般都要进行有资质的单位所进行的第三方企业进行仪器校准或仪器校正,对于连续性运转装置上拆卸不使的计量器具,根据有关检定规程,可随设备检修周期同步安排检定周期,但在日常运转中,严格监督检查。对准确度要求较高,但性能稳定,使用不频繁的计量器具检定周期可适当延长。所延长的时间应以计量器具可靠性为原则。对使用频次高和需确保使用精度的计量器具,应酌情缩短检定周期。通用计量器具时,按其实际使用需要,根据检定规程要求,可适当减少检定项目或只做部分项目的检定,但检定证书应注明准许使用范围和使用地点,并在计量器具的明显位置处标贴限用标志。
第三,对于C级计量器与设备,一般企业采用自行进行仪器校准或仪器校正的办法,对一些准确度无严格要求,性能不易改变的低值易耗的或作为工具使用的计量器具,可实行一次性检定。非生产关键部位起指示作用、使用频率低、性能稳定而以及连续运转设备上固定安装的计量器具,可以实行有效期管理,或延长检定周期,一般控制在2~4个周期内。用于非生产方面的计量器具严禁流人生产和其他领域使用。对列入C级管理范围的其余计量器具,可根据计量器具类别和使用情况,实行监督性管理。
第四,计量器具的周期校验工作要有明确的测量范围、操作条件和允许误差范围,并在校验记录中加以确定,还要预先确定校验值、校验仪器和校验方法。校验用的标准品要经过校准并具有校准证书。根据对仪器仪表已有的经验来确定校验周期,并应随时根据新的科研结果做相应的调整。
应根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和生产使用情况,制定各种计量器具的周期校准计划,应特别注意仪器校准的量程范围与实际生产和检验用的量程范围相互一致性。
企业内高计量标准器具,由有关部门按规定校准周期及时送国家、省市计量管理部门进行周期校准,并由企业有关部门负责保管相关文件,如校准检定证书等。
非国家强检、企业可自检的计量器具,如压力表、温度计等,企业可经国家、省市级检定员考核,获得检定员证书资质的人员,可根据国家检定规程进行检定、校正、比正。
仪器校准所用校准计量器具可以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校准器具的计量合格证明。校准记录应标明所用校准计量器具的名称、编号、校准效期和计量合格证明编号,确保记录的可追溯性。
如仪器检定不能恢复原准确等级的计量器具应予以降级。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及时修理,经修理后仍不合格的应停用并报废。
仪器计量机构如何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供各企业参考
质检部门的仪器设备,是质检部门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今业务活动及发展趋势来看,正确合理地对设备的选择和使用进行成本控制,建立一套完整的设备档案,有计划地更新设备,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使之持续准确可靠,有效且经济地提供硬件的支持,是检验工作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
一般来说,设备管理的成本主要包括购置费用(直接影响折旧费)、维修与设备管理人工成本、维修材料费(主要是备件)、外修费、停工损失等。设备管理成本的控制是设备管理工作中的质量控制关键,所以不应是被动地控制,应将更多的设备成本从不可控制成本变为可控制成本,从而达到降低总成本的目的,体现设备管理工作的成效。
设备的选择
实验室设备的选择与其他行业中的采购工作有很大不同,主要以满足的经济需求和符合使用需要的品质需求。设备的选择对于整个质检环节来说至关重要,设备作为科技的直接载体,其作用和影响也越来越大。总之,在对技术和市场把握较为准确的情况下,力争达到技术、经济合理、生产可行、结构升级化和合理化,才是合理选择设备的终目的。
设备选择一般应从采购计划制定开始,采购计划应根据处于正常状态下的现有设备数量与实际工作需要来确定设备配备比例,佳配备比例为2:1,一套在正常检验工作中使用,另一套备用,以方便设备送检或发生故障时能及时得到替换,仪器校准工作顺利开展。在对设备进行校验时,应调查可供选择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进行经济评价,结合本单位发展规划和业务开展情况,作出决策。选择较好方案,以便组织采购。
选择设备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仪器设备的工作效率。
(2)仪器设备的精度、准确度的保持性。
(3)设备对工作安全的保障性能。
(4)设备是否节约能源、,是否便于检查、维护保养和修理。
(5)环保性。
(6)设备的成套水平。
(7)设备在不同工作条件的适应性。
同时,选择合格的设备供应商也是在选择设备时需考虑的重要因素,这是良好的性价比、可靠的质量和的售后服务的重要。
运用价值工程考虑寿命周期成本和使用效益,也是现代设备购置的另一种基本方法,是控制设备综合成本的有效法则。价值工程就是用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取得好的功能效益,寿命周期成本不仅包括购置成本,还包括使用成本。因此,在购置设备时,要对设备的购置费用、品质、性能、可维修性、使用维修费用进行综合分析,并考虑其经济效益、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求得佳的价值。
仪器设备的使用
建立有效、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是现代设备管理理念的核心内容,对设备寿命周期的所有物质运动形态和价值运动形态进行综合管理,也已经成为现代设备管理的主流观念,是设备管理进行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仪器设备寿命的长短、效率大小、精度高低,不但取决于设备本身的设计结构和各种参数,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设备的合理使用。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可减轻磨损,延缓老化,保持其良好性能和应有的精度,从而使设备发挥应有的工作效率。
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应做到:
(1)根据质检部门本身的工作特点和业务开展情况,经济合理地配备各种类型的设备。既要满足检验工作需要又不能使设备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
(2)根据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结构和技术特点,恰当地安排检验任务和设备工作负荷,使各种设备物尽其用,避免“大机小用”“精机粗用”等现象。
(3) 为设备配备具有一定熟练程度的操作者,要求操作者熟悉并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范围和维护保养技术。上机新人一定要经过培训和技术考核,合格后方可立操作。
(4)为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设备在规定温湿度、防尘、防震等工作条件下正常运转,延长使用期限,设备安全无故障。
(5)经常对职工进行正确使用、安全操作和爱护设备的宣传教育,使设备保持“整齐、清洁、润滑、安全”,处于佳技术状态。(6)制定有关设备使用和维修方面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设备使用责任制度,将使用、维修记录存入设备档案。
另外,坚持对设备的日常维护,防止固定部位的松动。保持设备清洁,经常进行润滑以及进行部分调整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清洁、修理、调整,更换少数已经磨损老化的零件,使设备精度达到规定要求,并对主要零件的磨损情况进行测量、鉴定,为编制设备修理计划提供依据。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磨损阶段、正常磨损阶段和剧烈磨损阶段,要在初期磨损阶段爱护使用,在正常磨损阶段精心维护使用,在剧烈磨损阶段前及时修理。相应地,设备的故障变化规律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故障期精心安装、认真调试、强化试运转、严格验收;在偶发故障期加强维护保养;在进入磨损老化故障期前及时进行预防维修和改善维修,重视经济和技术劣化。如今在“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大环境下,重视对经济、技术劣化的应对,其基本做法就是提高设备的生产运转效率,防止设备的闲置不用,在技术劣化之前及时进行更新工作。
另外就维修方面而言,预防维修制度是我们应该考虑的维修制度。在此维修制度下,大致可以分为日常维修、事后维修、预防维修、生产维修、改善维修、预知维修等多种方式,各种方式的成本有很大的差别,应根据不同设备和不同情况,综合运用多种维修方式,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维修费用。,可根据不同的故障类型选择,如对状态易于监测的故障实施预防维修,对维修方便、故障有规律的实施定期维修等。其次,可根据经济性的不同选择维修方式,将事后维修费、预防维修费、状态监测费、停机损失费等进行比较,选择费用小的修理方式。再次,按设备不同的劣化形态选择维修方式,预防维修是较好的维修方式。这样,既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又能将维修成本降到低。
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有设备和新设备不断完善,设备无形老化的速度越来越快,陈旧设备已无法满足检验工作的需要。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成就,根据检验业务发展需要,改变原有设备的结构或为旧设备增添新部件、新装置,改善原有设备的技术性能和使用指标,使局部达到或全部达到现代化新设备水平,比购置新设备投资少见效快,经济上比较合理。
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工作
仪器计量检测机构的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是维持计量机构仪器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应作为一项经常性和长期性工作来抓,是质量工作中能体现成效的一个基础性工作,那么怎么能做好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呢?
1.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在检验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建立与本机构相适应的具体负责仪器设备管理的机构,实行机构、科室、操作人员的三级管理网络,通过相互协调的仪器设备管理网络,设专人负责,使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从申购、采购、验收、标识、建档、使用、维护保养、维修、停用、报废等逐一落实。通过仪器设备管理文件的实施,以文件形式将仪器设备管理的目的、岗位职责、管理要求、工作程序、状态标识、记录与档案管理等明确统一规定,使各部门各岗位都了解其在仪器设备管理中所负的责任与应尽的义务,从而实现仪器设备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2.建立仪器设备的管理台账和档案。对于周期计量检定的仪器设备应当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台账,应包括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名称、出厂编号、测量范围(量程)、精度(分辨率)、购入日期、购入状态、购入费用、管理编号、使用部门、保管人、用途、状态(在用/停用)、计量检定周期、计量检定单位/部门、上次计量检定日期、检定结果、历次计量检定记录(日期与结果)等,必要时还可增加仪器设备管理类别、等级(贵重、主要、一般)、档案编号等。
3.对仪器设备进行分类管理。通常仪器设备从计量管理角度上可分为周期计量、一次性计量和非计量三大类(或A,B,C类),直接用于测量的仪器设备一般应归类为周期计量仪器设备,而作为提供或创造测量条件或环境条件用的仪器设备(如普通交流稳压电源、空调机等)可归类为非计量仪器设备(C类),对于其测量准确度一般不会随时间、环境条件和使用状态等因素改变的检测仪器设备(如玻璃水银温度计和钢板尺等)可归类为一次性计量仪器设备(B类)。从仪器设备的用途上可分为检验仪器、辅助检验仪器、办公仪器设备、环境使用。根据设备的综合效率,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分类,对设备进行管理。
其主要评定要素:故障的影响、有无替代设备、开动状况、修理难度、对质量的影响、原值等。通过对以上要素进行综合评分,来分别制定对不同类型的仪器的保养或维修计划就比较简单明了了。
4.做好仪器设备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仪器设备的使用部门应对本部门所开展的检测项目做出各检测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值的评定,以便在需要时可以提供所检测项目的不确定度值。在进行检测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时,必然需要用到仪器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值。因此,仪器设备的使用部门应注意收集所有仪器设备的各个测量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值,一般可以通过仪器计量检定或从仪器校准证书上得到。
5.做好仪器设备的各项记录的归档工作。计量检定证书、使用记录、维修记录、零配件更换记录等应及时定期归档,这些记录可反映仪器设备的历史情况,以便在出现量值或精度超差时能及时发现和查找原因,并加以消除或采取补救措施。为了将各项记录定期归档,在设计记录方式时好是采用活页形式,并在每页记录加以页号和仪器设备管理编号,防止记录遗失。
综上所述,设备管理工作不是简单地购买、使用、管理设备,包含了方方面面的工作,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需要从各个角度出发,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限制各种支出,主动地降低总成本,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的综合管理,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和花费,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可实现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经济、设备综合效用高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设备管理的主动权,掌握设备管理质量控制的主动权,真正体现质量工作的成效,更好地设备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电学仪器计量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基于欧姆定律、法拉第定律及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电磁仪器计量得以在实际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中应用。电磁计量仪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电学计量仪器和磁学计量仪器。其中前者相对于后者具有发现研究早、检测技术成熟完善、准确度高、应用广泛的特点。而在实际当使用中,常存在使用不当、测试环境恶劣、自然老化等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的计量仪器测定数据不准确的现象,严重时甚至导致仪器损坏报废。故此,我们针对应用广泛的电学计量仪器常见的故障进行论述,并总结相应的故障排除方法。
1 电学计量仪器常见故障及原因
电学计量仪器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直流仪器类、交流仪器类、 电气测量仪器类、携带式电工仪表类、安装式电表类无线电测试仪器及仪器校准等类别。由于电学计量仪器的种类众多,故以其中的交流电气类、电气测量仪器类及无线电测试仪器类为例,以期能代表性的总结电学计量仪器的常见故障及原因。
1.1 交流电气类
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到交流电,相应的交流计量仪器则也是常见,例如三相调压器、交流耐压测试仪、三相交流仪表校验台及数字工频频率表等。交流耐压测试仪主要用于各种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和家用电器以及强电系统的安全耐压和漏电流的测定。在测试过程中,随着电压的升高,电压的稍微增大变化,电流便急剧增加,从而产生电压谐振。在这中情况下,仪器很可能将被测试样品击穿。一方面,损坏被测试样品。另一方面,激增的电流会使得电压互感器(PT)烧毁、爆炸。终导致测试设备元件的损坏及整个仪器的不可使用。
1.2 电气测量仪器类
电气测量仪器包括了万用表、示波器、应变仪、电压电流通断测试仪及钳形电流表等。其中万用表是综合性仪表,可以测量交流或直流的电压,还可以测量元件的电阻以及晶体管的一般参数和放大器的增益等。万用表转换开关的接线较为复杂,因此故障往往也出现在接线之间。如分流电阻焊接不良或短路,则会导致直流电阻读数有时偏大,有时偏小。选择开关的烧坏、接触不良或附加电阻脱焊,则会导致某量程电压回路不通,而其他量程正常。
1.3 无线电测试仪器类
无线电测试仪器中具代表性的是无线电综合测试仪,它可以作为频率计、功率计、调制度计、信纳比仪,数字电压表、示波器及频谱仪等使用。由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微机控制测量数据,故此常出现的故障往往是一般性的故障,如:保险丝烧断、电源线接触不良等,此类不再赘述。这里只论述集成电路易出现的问题。集成电路可能出现某处电路铜箔存在细微裂痕、铝电解电容发热、驱动继电器晶体管损坏、高通滤波电容爆裂,电路的电压不升高、峰值保持电路的保持特性不好等现象,此类问题的出现往往容易造成整个仪器系统的不正常运转或根本无法运作。
由以上三类电气计量仪器常见故障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仪器设备本身测试原理及结构特性是故障发生类别不同的主要原因,有些故障发生是由于本身测试存在一个不稳定过程,而有些则是仪器结构设计较为复杂引起,因此维修人员要不断积累每类仪器设备的测试原理及结构知识,才能在故障发生时准确的判断并排除。
2 排除方法与流程
2.1 故障现象调查与观察
维修人员在维修时,应向用户询问在何种情况下仪器设备发生故障现象,包括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故障发生时出现何种现象,如:烧焦气味、异常响动等、仪器所处环境是否有强磁场作用等。仔细询问故障发生的每一个细节并作好详细的记录,是下一步进行维修的关键,它能有效减少误判几率,提高维修的准确度及效率。
在清楚故障发生的整个过程之后,维修人员要亲自观察损坏仪器设备的情况。依据由外及里、先简后繁的原则。主要采取有两种方式进行。种,观察仪器设备的外观,主要包括了电源线接触情况、各个按键或旋钮的损坏情况等。如果在外观上观察不出明显的故障点,则需要将仪器设备进行简单的拆卸,仔细观察内部元件是否有明显的损坏。第二种,通电观察,在故障的发生之后,很多情况是仪器设备的部分功能依旧可以实现。所以在通电情况下,认真调试仪器,从中寻找可能的故障点。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仪器设备运行时的细节点,这些细节点往往是我们迅速而准确的找到故障点的关键。
2.2 故障原因分析
在经过故障现象调查之后,基本上可判断出现何种故障。
采用区域划分法逐步缩小损坏范围,直至寻找到故障产生部位。
若维修人员熟悉仪器测试原理与结构时,则可以进一步借助检修工具逐个排除故障。而在不熟悉仪器设备原理与结构时,则需要借助仪器设备的说明书或与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进行了解。在详细、系统的了解清楚仪器设备情况之后,进行综合系统分析及研究,作出正确、准确的判断。
2.3 故障排除
通过前两步的工作,按照故障发生点的不同及仪器设备元件损坏的严重程度,可以进行调节或更换,从而使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对于损坏元件要详细了解其参数,为下一步选择更换件做准备。更换元件的规格大小要尽量的与原件保持一致。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更换元件的参数也要求与原件参数相似。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选择规格更大的,这则依赖于维修人员对仪器设备运行原理及结构的深刻理解,整体把握元件对机器的影响。
3 故障检测和排除时的注意事项
拆卸仪器设备时,不可强行蛮力拆卸,以免损坏仪器及破坏外观,尤其是保护性装置,要轻缓拆卸。
更换的损坏元件、拆开的电线及机械部件,要做好相应的标记,以便更换后快速的恢复原样。
故障检测及排除是在仪器设备非正常情况下进行,在通电检查时需要注意电源处及变压器部位,不要触碰到,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在更换晶体管和电容元件时,要准确、准点的焊接牢固。
仪器设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积沉灰尘,小颗粒等杂物,在维修完毕后,要清理仪器内部和外部的沉积物。
维修好之后,清理机器掉落的小物件,如线头、焊锡及螺丝等,以防止安全隐患的存在。
4 面临的问题及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涌现出多种新型的电学计量技术,如电学量子计量技术、数字化测量技术、等效模拟技术、虚拟仪表技术等。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更为、简便、准确的测量所需要的数据。另一方面,对仪器维修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维修人员要不断的学习了解新仪器的应用特性。
此外,随着电学计量仪器向便携式发展,越来越多的仪器需现场维修,也就要求维修人员有扎实的技术知识及丰富的经验。
总之,维修工作是一个逐步积累和不断学习的过程,维修人员只有端正态度、坚持学习与实践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
世通仪器为拉力试验机等大型仪器提供维护与保养
近些年来,随着对教育的扶持和支持力度逐渐加大,我国高校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些实验室引进了大量的大型分析仪器、仪器校正和仪器校准设备,这些仪器设备不但为我们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检测数据,而且还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然而大型分析仪器结构复杂、精密,往往融合了光学、机械、电子、化学和计算机等方面的技术,一旦出现故障,即使是小问题,管理员往往不敢擅自解决,请厂商派相关的工程师来维修,但对厂商而言,仪器设备一旦卖出,对他们的利益影响不大,对维修工作一般不是很积极。而且,由于大型仪器技术门槛高,市场高度垄断,在保修期内厂商一般还能免费维修,而保修期后则会收取高昂的维修费和零配件费等,令学校难以承受。此外,由于竞争激烈,高科技公司的平均寿命缩短,仪器的售后服务可能会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因此,这就需要我们防患于未然,做好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尽量使仪器不出或少出现故障,以减少麻烦和损失。事实证明,正确的使用和良好的维护可以大型仪器设备长期有效的运转。下面根据世通仪器在实验室的工作经验,从安装环境、电源质量、清洁卫生等 6 个方面来谈谈大型仪器设备的维护要点。
1 合适的安装环境
大型分析仪器精度等级要求比较高,灵敏度强,我们在购进这些仪器进行安装时,要一个合适的环境,它应能够防尘、防潮、防振 , 电磁干扰小,要求外界因素对仪器的影响达到小。
灰尘多为带有微量静电的细小颗粒,常飘浮于空气中,随气流而动,遇物便附着其上。若仪器或周围环境积满了灰尘,不仅影响美观和实验者的身心健康,而且灰尘具有吸湿性,仪器内部长期积累的灰尘会腐蚀线路或改变线路板上的阻抗特性,使仪器工作异常,甚至造成器件损坏。虽然大型精密仪器在设计时都注意到了防尘问题,但是为了通风散热,仪器不可能无通风口和盖,有时还为了性能要求某些零部件安装在仪器外部(如气相色谱的检测器和切换阀)。因此,为了预防灰尘的危害,我们应确保仪器在洁净的环境中使用,并可购买或自制防尘罩,每次用完仪器后应及时罩上。但长时间使用时不要在关机后立即罩上,以免妨碍散热,加速仪器老化。同时,定期对仪器外部和内部的灰尘进行清扫,如发现元件蒙尘,可在关机状态下用洁净柔软的干布蘸无水酒精小心擦拭干净,不要用棉球,以免留下棉絮,酿成新的隐患。
仪器对于环境湿度的要求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潮气会使仪器的金属部件生锈,导致接触不良,以致损坏造成故障。对于天气潮湿的南方地域来说,需将仪器放置在通风条件好(相对湿度(70%)的实验室内。平时,可利用空调机的去湿功能来控制环境的湿度,必要时应配备除湿机或通风装置,并可在仪器内放置干燥剂,定期检查,一旦失效要及时更换。一般仪器设计时均能满足 5℃~ 35℃环境温度下正常工作,但从仪器良好性能和操作安全考虑,应让仪器处于适宜且稳定的环境温度中,推荐温度20℃~ 25℃。
大型仪器应安装在牢固、稳定和水平的水泥台或实验室的工作台上,避免安放在普通桌面上,若安装在金属桌面上,一定要铺上绝缘橡胶板以防电磁干扰。有些仪器(如气相色谱的检测器)对空气的流动和波动敏感,要注意避免把仪器安装在空调、暖气附近或风扇直吹仪器的地方。并且仪器周围要留有足够的空间和距离运行安全和操作方便。
2 良好的电源质量
目前的市电供应普遍存在着经常过压欠压、瞬时跌落、浪涌尖峰干扰、电磁干扰、电网谐波严重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大型精密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有时甚至还会造成仪器设备的性损害。因此,我们采用合理的供电系统以及必要的措施,针对性地消除污染电源对仪器设备的影响,良好的电源质量。对于大型仪器来说,建议配用高可靠性、不间断供电电源(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简称 UPS)。UPS 是电力变流器、储能装置和开关组合成的一种电源设备,具有稳压、稳频、抗干扰、防止浪涌等功能。当发生突然停电时,UPS 可以对用电设备继续供电一段时间,使我们能及时处理计算机等设备中内存的信息,避免非正常关机对仪器造成损伤。选配稳压电源时,其功率是仪器总功率的 1.5 倍或略大,太大也是一种浪费。
3 及时做好清洁工作
仪器在使用中可能会沾上菌液、汗渍或残留一些化学物品等污垢,时间长了,这些污垢可能会堵塞仪器管路或对某些零部件产生腐蚀作用,无形之中对仪器的性能和寿命会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因此,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清洁。对于仪器表面上的污垢,可用干净柔软湿布擦拭,仪器系统内部的污渍需使用中性溶剂或仪器清洁剂,具体的清洁方法要依仪器类型及污垢的性质决定。需注意的是,清洁光学仪器的镜头不能使用普通的有机溶剂,它对镜头产生腐蚀作用,一般情况下,可用中性的纯水,擦拭的用具也好用清洁光学用品的无尘布或者无尘纸。
例如,在气相色谱中,毛细管色谱柱被污染是很普遍的问题,这是因为生物液体和组织等样品含有大量半挥发和不挥发的物质,净化处理时即使采用的萃取方法,样品也会含有少许这类物质并带到色谱柱中,几次到几十次进样就会造成残留物累积在色谱柱中,不仅影响溶质的分配,而且残留物还会和活性化合物相互作用,造成峰的拖尾,减少峰的面积,此外还常常引起基线不稳定(漂移、噪音增加)或出现“鬼峰”等。根据污染的性质,可选用非极性溶剂(如正戊烷)或极性溶剂(如二氯甲烷、丙酮、苯等 ) 进行清洗。类似的,对于AKTA explorer 100 纯化系统,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系统的管道、蠕动泵、流通池和连接阀等处会出现沉积物,如果是盐沉积,可用 0.1MHCl/ 0.1M NaOH/0.1M HCl 交替冲洗数次,间隔 5分钟;如果是油脂沉积,可用 1%SDS 清洗后再用纯水清洗;如果是蛋白沉积,则用 1% 蛋白酶于 0.1M HCl 溶液中清洗后再用纯水清洗。通常这些方法在仪器使用说明书中有详细说明,仪器维护人员应仔细阅读有关内容以进行正确的维护。
4 定期进行仪器校验
要使仪器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除了正确的分析方法,仪器本身的精度符合要求也是必要的前提。因此,应当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规定或仪器说明书中提供的方法对仪器定期进行仪器校正和仪器校准,使其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规范要求,测试数据的准确可靠。如发现性能下降,应及时组织修复,设法恢复到应有的状态。如果仪器设备存放时间较长,或有位置移动、环境变化等情况,则在使用定要进行仪器校准操作。一般要求每半年做一次,个别特殊仪器的周期可能有长有短,需根据实际运行状况制定仪器校验计划。通过定期仪器校验,可以及时发现和消除仪器的故障隐患,使其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达到延长使用寿命,安全经济运行的目的。
5 制订仪器操作规程
每一台仪器都有其特定的操作要求及使用要点,特别是对那些多组合、多功能的仪器,更应严格按仪器操作规定去做。忽视了这一点,往往会直接影响仪器的稳定性,造成仪器中某些器件过早损耗,使仪器处于不良的工作状态。常见的一些不良操作方式有不按规定顺序开关机,仪器未完全预热就开始测试样品等。管理人员应将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编制成图文并茂的文档,并悬挂在仪器附近醒目的地方。这样,既可指示流程,又能标明做法,使仪器的使用者容易理解、乐于执行,避免发生误操作而引发仪器故障。
6 建立仪器资料档案
一台大型仪器往往要运行 10~ 20 年,甚至更长,而科研人员和仪器设备的使用者具有相对的流动性。所以,除有相对固定的仪器管理人员外,还应为每台大型仪器建立档案,以随时提供全面、完整、准确的信息。其内容包括:(1) 原始资料。包括仪器购置论证报告、购买合同和验收报告。购置论证报告主要包括仪器的性能参数和功能,以及仪器生产厂家的市场调查,特别是对于仪器的售后服务,安全使用情况,以及设备损坏后能否及时修复,保修期过后能否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配件以及维修等。购买合同则反映了经销的公司、购货日期、保修期、联系方法和售后服务等条款信息。仪器验收安装时产生的验收报告则反映了仪器的到货时间、开箱时间、安装调试、性能参数的测定和验货结论。(2) 技术资料。正规厂商出品的仪器,随机都会附有整套的用户手册和仪器主要组成部件的结构图、工作原理及相关说明,这些资料是仪器合理正确安装、有效操作、维护保养以及仪器常见故障诊断和排除等有关知识的大全,是操作者合理、正确、安全、有效地使用仪器的指导性文件。还有许多随机的光盘,是仪器设备启动、操作系统修复及有关功能的重要依据。(3) 运行日志。内容包括平时使用的记录,定期的测试时间、数据,故障现象、原因及处理过程,还有一些其他值得记录备查的内容。运行日志一方面可为将来的统计工作和效益评价提供充分的数据,另一方面也可掌握某些需定期更换的零部件的使用情况,有助于辨别是正常消耗还是故障。对那些人为故障,还可警示其他操作人员不犯同样错误。完整地积累和保存上述资料并将其整理归档,可为后面新人的培训提供资料,还可为维修人员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仪器长期正常运行。
总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一项责任重大、做起来比较烦琐的工作。但如果使用正确,管理到位,不仅能保障仪器处在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使用者能得到准确的检测数据,而且能大限度降低仪器设备的故障率,有效地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让大型精密仪器在科研和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