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撰写科技项目报告有口碑的科技创新项目报告
-
面议
2021年5月,浙江被正式赋予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使命。而浙西、浙南地区26个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山区县,尤其需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围绕山区26县块状经济产业链,浙江省科技厅会同有关部门,健全“企业出题、高校院所解题、助题”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其加快形成自我造血机制,逐渐补齐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短板。2022年,科技部、浙江省人民印发的《推动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具有浙江特色的以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和科技园区为重要引擎的全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6月25日上午,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暨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湖北武汉举行。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湖北省委书记王蒙徽出席会议并讲话。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主持会议。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邵新宇出席会议并传达了国家布局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有关意见。湖北省政协党组书记、孙伟,省委副书记李荣灿,省人大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王玲等领导出席会议。湖北省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部分在汉高校、院所、大型企业负责人,部分院士及获奖代表参加会议。科技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多年来,我国科普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进入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都对科普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意见》着力解决科普发展面临的难题和体制机制障碍,为科普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充分发挥科普在国家战略任务和使命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科普在培育科学精神、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营造社会创新氛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深入推进科普事业发展和有效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
从科技发展态势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的社会功能、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科学普及大力推动科技与人、科技与经济、科技与社会、科技与文化的相互融合,营造科学理性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一是持续完善科普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科普工作统筹协调。《意见》强调完善科普法律法规体系,积极推动修订《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健全相关配套政策,加强政策衔接。同时,强化科普工作统筹协同,切实发挥科普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推动形成分工明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推进机制,构建央地与部门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的科普工作体系。
一是在科普发展导向上强化战略使命。强调新时代科普工作要聚焦“四个面向”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推动科普供给侧改革,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厚植创新沃土,以科普发展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二是发挥科技创新对科普工作的作用。强调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加大具备条件的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基地向公众开放力度;在国家科技计划的组织实施中加强与科普工作衔接和系统部署;积极利用科普方式,宣传国家科技发展方向和科技创新政策,引导社会形成理解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正确导向,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营造良好氛围。
三是发挥科普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聚焦战略导向基础研究和技术等科技创新领域开展针对性科普。运用科普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和使用科技成果,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公众。鼓励在科普中率先应用新技术,营造新技术应用良好环境。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搭建科技成果科普宣介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针对科普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意见》作出哪些安排?
王志刚:《意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学普及的重要方向,通过全面提升科普工作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公众理解科学,调动社会力量参加科普,引导社会形成理解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正确导向,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不断提升公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意见》明确加强科普领域舆论引导,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强化科普舆论阵地建设和监管;增强科普领域风险防控意识和观念,建立科技创新领域舆论引导机制,掌握科技解释权;坚决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反对伪科学、反科学,打击假借科普名义的抹黑诋毁等活动。
《意见》倡导弘扬科学家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品质,加大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宣传力度,深入挖掘精神内涵,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科学家精神,更多青少年投身科技事业。
共建一批长三角高水平创新基地。加强国家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建设。鼓励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以下简称“三省一市”)在科技、共性关键技术和公共安全等领域集中优势科技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共建一批长三角实验室,支持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加快发展。加快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对标国际高标准、好水平,围绕提升产业领域技术创新水平,打通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构建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多元主体的协同创新共同体,提升能够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技术创新策源能力。对标国际标准和通行规则,强化数据治理和标准建设,积极推动长三角科学数据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