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清光绪年制瓷器哪里可以鉴定
-
面议
据《清档·内务府工业清册》记载,光绪元年(1875年)和光绪二年(1876年),景德镇御窑厂先后为朝廷烧制过大量的青花瓷、粉彩瓷和各种色釉大缸。其中内宫使用的瓷器上署有“长春宫制”、“储秀宫制”和“坤宁宫制”等款识。
另外,光绪十年(1884年),为慈禧五十寿辰制作赏赐瓷,花费了白银15000两。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为慈禧六寿烧纸了两批瓷器,共花费白银128400两。
光绪三十年(1904年),为慈禧七十岁“万寿庆典”烧制的瓷器又耗费白银38500两。
这数次生产的瓷器,品种众多,包括餐具、西餐具、文房用具、陈设瓷、赏赐瓷等各种类型。以“天地一家春”、“长春同庆”、“吉祥如意”、“永乐长春”款的瓷器为精美。
光绪瓷器多以仿效前朝的器形而,如青花瓷仿康熙、乾隆青花瓷,粉彩仿雍正、乾隆官窑。但在陶瓷工艺制作上已经逐渐有所发展,手工绘制水平上形成了自己到的艺术特色,华丽生动的纹饰更趋于庄重。
鉴于光绪瓷器的瓷器种类繁多,瓷器艺人创新意识有所增强,在绘画题材上,在釉色处理上,无不追求艺术境界。这里所说的创新,实际上是“复古”。因此光绪瓷器鉴定也较为复杂,当然也格外精彩。
胎。光绪时期的胎和釉水都得到了一定的恢复,比起同治,咸丰时期,光绪时期的胎细致了很多,胎薄如纸,胎细如泥。光绪时期出口的外销瓷大多仿造康熙时期的胎质,并且有一些在釉水上也极限仿制康熙瓷器。厚重的釉水在传世的过程中形成了光彩夺目的包浆,也使得光绪青花彩瓷像极了康熙青花。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部分外销瓷开始回流,由于胎质细腻,釉水肥腻,很多光绪瓷被认为是康熙青花回流,价格极贵。随着人们对外销瓷的认识不断加深,光绪青花的一些特点逐渐被人们所认知,才有了后来小康瓷器的说法。
光绪官窑青花的瓷土淘洗较细,胎质较细密,但胎体仍显厚酽。仿康熙的器物,胎质粗细兼有,与康熙时相比,胎薄体轻,硬度不足,胎质比较粗松,呈灰黄色。在旋胎上胎体较康瓷轻薄一些,特别是器物底足的处理,棱角不很清晰,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光绪瓷器釉质较薄,青花类釉色青白为主,有一部分浆白釉,青花多采用浙料,甚至洋蓝,这时期苏料绝迹,颜色更加艳丽,浮躁,釉汁稀薄,釉面欠莹润,质地松软,色调白中略泛青,釉面不平,波浪纹现象较多,致使青花纹饰如浮釉面,缺乏含蓄与韵味。也有部分釉面为纯白色,与现代瓷釉面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