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供应日化原料回收收购,洗涤原料回收
-
面议
直接染料含有-SO3Na、-COONa等水溶性基团,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对于溶解性差的直接染料可以加纯碱助溶。直接染料不耐硬水,大部分能与钙、镁离子结合生成不溶性沉淀,使染色织物产生色斑,因此直接染料用软水溶解。生产中染色用水如果硬度偏高,可加入纯碱或六偏磷酸钠,既有利于染料溶解,又有软化水的作用。
直接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直接性较其他染料高。这主要是由于直接染料的分子量较大,分子结构呈线型,对称性较好,共轭体系长,同平面性好,染料和纤维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大。同时,直接染料分子中含有氨基、羟基、偶氮基等基团,能与纤维素纤维中的羟基,蛋白质纤维中的羟基、氨基等形成氢键,使染料的直接性进一步提高。
直接染料上染纤维素纤维时,盐起促染作用。其促染机理是,直接染料在溶液中离解成色素阴离子上染纤维素纤维,纤维素纤维在水中也带负电荷,染料和纤维之间存在电荷斥力,在染液中加入盐,可降低电荷斥力,提高上染速率和上染百分率。不同的直接染料盐的促染效果是不同的。分子中含磺酸基较多的盐效应直接染料,盐的促染作用显著,促染时盐应分批加入,以染料上染均匀。上染百分率低的直接染料需要多加盐,具体用量可根据染料品种和染色深度而定。匀染性要求高的浅色产品应适当减少盐的用量,以免造成局部上染不匀,出现色花等染疵。
珠光颜料,是面部、唇、眼和指甲用美容化妆品重要的着色剂。珠光颜料的使用已经从经典的色彩化妆品扩展至个人护理用品,包括皮肤和发用护理产品,并提供特的审美效果。
珠光颜料是由较高折光指数的物质所构成的,它在低折光指数的环境介质中起干涉滤光片的作用。这些滤光片将某一合适角度到达不同折光指数材料界面间的入射光分为补色的反射光和透射光部分(其他角度入射光也能被吸收和反射)。这种效应与我们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如肥皂泡、溢出的油类和珍珠的颜色等现象是相同的。
珠光颜料是层状体系,由衬底和覆盖层组成,衬底一般为天然白云母、硅石或铝片;覆盖层为二氧化钛或氧化铁,或CI 77510(颜料蓝27,亚铁氰化铁),或胭脂红等。衬底是片晶状,柔韧、表面较光滑。金属氧化物的厚度和折光指数决定干涉效应。
自1949年,船舶涂料及其涂装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到了1995年,随着喷砂磨光洁在表面处理中的使用和浸蚀底漆、乙烯船底涂料的出现,船行寿命已延长为l.5-2.0倍。船底涂料采用红丹涂料或铬酸锌涂料,面漆采用含有氧化亚铜的油溶性酚醛树脂涂料,对涂膜起泡、起皮的弊病,进行了大大的改善。
1954年次进入造船热,这是由于长效暴露型底漆的开发和喷砂处理钢材表面的结果,更进一步说是由于世界上采用分部造船方式的结果。
1960年,由于环氧富锌涂料的出现和环氧沥青涂料的开发,转向于厚膜长效防腐体系。其后三年,又进入了第二次造船热,防锈用环氧沥青代替油性涂料和氯化橡胶涂料,占据半数以上。
1967年,随着无机富锌车间底漆的出现,船舶也变的大型化,建造效率也提高了,与之相应的重防腐方式成为主流。
1975年,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进入了涂料的研究开发的激烈竞争,出现了浓度低的无机富锌车间底漆,一年以后,甲基丙烯酸三丁基烯的共聚体(TBT)防污涂料投入了实际应用,就此,货船建造急剧增长。
1982年,由于海洋污染问题,美、英、日等世界性地限制“TBI”的使用。1990年日本生产的TBT化合物第二种特定形式也限制使用。因此,便出现无锡防污涂料。
到了1993年,国际海市机关(IMO)为了防止原油泄露事故,规定油船为双层船壳。双层船壳的压舱物箱用涂料采用环氧沥青涂料,但是从安全、卫生性能、分部涂装作业环境以及油槽涂膜检查效率方面,改性环氧涂料仍然受到注视。
我国船舶涂料是伴随着中国造船工业兴起的。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世界造船产业向东亚迁移,中国造船产业逐渐成为工业制造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形成了渤海区、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产业布局。船舶涂料伴随着船舶制造业有了大幅度的增长,2005年新造船用涂料和修船用涂料共计达到67.3万吨,我国达到21万吨左右。
我国船舶涂装技术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反映在涂装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等方面。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船舶涂装生产设计深度不够,壳舾涂一体化的概念不强;船舶涂装技术装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致使除锈、涂装标准偏高,执行的问题比较严重;预处理质量和车间底漆性能有待改进;船舶生产管理急需加强,由于其他工种施工造成涂膜损坏而进行多次涂装的问题十分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