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医疗洗消融合建设方案,河南节能智慧化医疗洗涤中心价格
-
¥10000000.00
卫生行业标准WS/T 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是我国次发布,对医用织物洗涤场所建筑布局的要求体现了规范性、功能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在设计过程中,外部环境设计要求要优良,环境地理的位置、通风条件、采光条件等需符合卫生要求;内部环境的区域划分以及人流、物流通道与路径的设计既要通畅,又要达到卫生隔离与防范生物污染风险的需要;功能区域设计面积要足够,各功能用房设计要,应尽可能满足工作条件、设备安装条件等的需求,并预留扩容的空间。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各环节的监管,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为建设建筑布局规范化、装备现代化、管理精细化、技术精益化的医院洗衣房或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构建优良的基础。在验收过程中,需要水、电、汽等设施运行良好,消防和污水排放通过验收,以确保生产、消防安全和环保达标。
①整体要求:建筑面积与硬件设施应与社会化服务的规模、性质、任务相适应,并兼顾未来发展规划的需要。
②功能要求:除满足两区、三通道要求外,污染区内应至少设置医用织物接收(分拣)间、洗涤(消毒)间、回收使用后织物的车辆存放间、更衣(缓冲)间等;清洁区内应至少设置烘干间、熨烫与折叠间、修补间、储存/发放间、运送清洁织物的车辆存放间、更衣(缓冲)间及质检室等。同时,有条件的可增设感染性织物回收通道和立的隔离洗涤/消毒间。 ③管理要求:满足人流、物流通道分开设置,并物流由污到洁及其不交叉、不逆行的原则。
医疗洗消中心,主要功能有三部分组成:
一、硬器械清洗、消毒生产线
主要功能是承接医院可重复使用的硬式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业务(金属、橡胶、塑胶、高分子材料及其他硬质材料制造的手术器械、硬式内镜等)清洗、消毒、干燥、检查、包装、灭菌、储存、发放流水线。
二、软器械清洗、消毒生产线
主要功能是承接医院可重复使用的软式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业务(手术衣、手术盖单等可阻水、阻菌、透气,可穿戴、可折叠的具有双向防护功能的符合手术器械分类目录的感染控制器械,不含普通医用纺织品)清洗、消毒、干燥、检查、折叠、包装、灭菌、储存、发放流水线。
三、普通医用织物清洗、消毒生产线
主要功能是承接医院普通医用织物的清洗、消毒业务(院内可重复使用的纺织品,包括患者使用的衣物、床单、被罩、枕套;工作人员使用的工作服、帽;病床隔帘、窗帘及环境清洁使用的布巾、地巾等)。
医疗消毒供应中心是立设置的医疗机构。主要承担医疗机构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洁净手术衣、手术单等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并开展处理过程的质量控制,出具监测检测结果,实现全程可追溯,质量。
至少应设置消毒供应室及感染控制、质量和安全管理、工程技术、信息等职能部门。
(一)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少于总面积85%,房屋应当具备双路供电或应急发电设施,重要医疗设备和网络应有不间断电源。
(二)设置1个硬器械(金属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干燥、检查、包装、灭菌、储存、发放流水线的,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m2;
(三)设置1个软器械(手术衣等可穿戴折叠的器械)清洗、消毒、干燥、检查、包装、灭菌、储存、发放流水线的,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m2;
(四)设置1个消化内镜洗消流水线的,建筑面积不少于800m2;
(五)应设净水处理设施,建筑面积不少于300m2;
(六)应设配送物流区域,建筑面积不少于300m2;
(七)应设办公及更衣、休息生活区,占总面积的10-15%;
(八)应设置医疗废物暂存处,实行医疗废物分类管理。
(九)相应的工作区域流程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根据规模、任务及工作量,合理配置清洗消毒设备及配套设施。设备、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规定。
医用织物洗涤涉及主要设备包括清洗、烘干、消毒与灭菌、熨烫和储存等。洗涤和烘干设备应选用经国家检测合格、有加热功能的洗涤和烘干设备。针对感染性织物洗涤宜选择卫生隔离式洗涤烘干设备。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宜装备隧道式洗涤机组。消毒与灭菌装置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分区屏障设置 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应有完全隔离屏障(两区之间设置的全封闭式、实质性隔断),其中在清洁区内可采用部分隔离屏障(半封闭式隔断)来分隔各功能用房区域。
平面装饰要求室内地面、墙面和工作台面应坚固平整、不起尘,便于清洁,装饰材料环保、防水、防霉、耐腐蚀、耐高温。
室内装饰要求各区域及功能用房标识明确,通风、采光良好;污染区和清洁区装修施工材料建议分别选择粉红色、浅绿色或浅蓝色。在楼层内地面安装大型洗涤消毒设备时应考虑其结构的承载力,并注意先安装大型设备再进行地面施工。
室内用具配置要求注意各类规格的门、传递窗(若有)、接收与发放窗等的设置。污染区及各更衣(缓冲)间设洗手设施,宜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污染区内应安装空气消毒设施如紫外线杀菌灯或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验收项目主要包括清洗消毒与灭菌设施,水电气及通风设施以及消防和污水处理设施等调试和验收。洗涤消毒(灭菌)设备进行参数与程序检测调试,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水、电、汽以及机械通风系统(若有)等设施进行参数与程序检测调试,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消防设施进行参数与程序检测调试后,通过消防验收,污水处理系统经过环评及试运行,排放的处理后水质达到规定标准。
医疗洗消中心建筑的要求(包括选址、分区、布局、建筑材料卫生要求)、基础设施资源要求、洗涤车间的要求、作业环境资源要求等,提炼了医用织物洗涤过程中洗涤用水、洗涤剂、消毒剂的关键要求。医疗洗涤工厂规划设计针对医疗行业的要求,归纳出医用织物的标识和可追溯管理方法,严格定义了医用织物的物流配送管理,从收集、运送、存储条件。对于社会关心的环境管理与废弃物管理,围绕污水、污物、废气三要素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阐述。
WS310《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WS/T 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368-2012《医疗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WS/T 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WS/T 512《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YY/T 0506-2005《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662-2009《医院布草洗涤卫生规范》
深圳地方标准SZDB∕Z 125-2015《医用布草洗涤规范》
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验收标准》的要求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设置有合理的布局,合理布局是避免交叉感染,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保障顺利供应的前提条件。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工作流程,的工作团队,的设备资源,规范的清洗、包装、灭菌的质量监测,的电子质量追溯系统,来加强消毒供应工作各环节的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使各使用单位可复用器械和物品的回收、清洗、包装、灭菌、下送工作有序进行,无菌物品和手术器械合格率达到100%。
建立区域性中心同步建立功能强大的质量追溯体系,实行集中化、化、信息化管理。为确保区域内加盟的医疗机构使用的医疗器械质量和数量准确无误,把器械的回收、清洗、检查、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等环节纳入系统管理。在区域系统内设定子功能系统,包括消毒供应的数据库管理、去污区管理、清洁区管理等管理系统。通过发挥系统功能,实现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质量追溯体系。